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贫困帽子”与“豪华衙门”的尴尬对话

2013-12-25 16:47 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荒 程子龙
 
    10月28日拍摄的海伦市政府大楼。黑龙江省海伦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著名的“大豆之乡”。近几年,这个市一边四处“哭穷”申请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边变相投资近亿元兴建政府大楼,继去年成功戴上“贫困帽子”,今年又搬进竣工不久的“豪华衙门”。这种“穷”“奢”通吃、自相矛盾的做法,不仅造成不良社会观感,也引起当地干部群众质疑。海伦市一位主要领导向记者坦承,虽然已按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对政府大楼超标房间进行腾退,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持续深入,依然令他们深感窘迫和不安。新华社记者 程子龙摄
 
“贫困帽子”与“豪华衙门”的尴尬对话
 近年来,我国各地豪华办公楼竞相崛起,屡禁难止。但既戴“贫困帽子”又住“豪华衙门”的海伦市政府官员,众目睽睽之下所鲜见的尴尬和担忧,无疑折射出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正本清源效应,具有一定的标本意义。
 “由于申请国家级贫困县不确定性很大,建政府大楼审批手续严格繁琐,为了抢抓发展机遇,我们只好先上车后买票,两件事情一并推进了。”与现任领导纠结于“不知道下一步咋办”的困惑不同,一位前任主要领导则懊悔当年“有些急于求成”的决策心态。
 在东风镇富强村村口,两个整地回来的农民向记者抱怨,今年涝灾不小,收成减少三分之一还多,年久失修的水利设施根本不起作用,“有钱盖大楼,没钱修水利,农民不致富,县里咋脱贫呀?”而永和乡利兴村的一些农民则表示,只知道自己穷,不知道县里还戴着一顶穷帽子,更不知道这跟他们有啥关系。
 海伦市扶贫办副主任安晓明认为,“贫困帽子”给贫困农民带来最直接的好处,是对产业项目和公益项目的专项资金扶持。有的贫困村有10多公里道路不通,按每公里40万元成本计算,仅此一项就得400多万元,而市里规划的贫困村专项扶贫资金,最多才120万元,还得分两年支付。如果仅靠专项扶贫资金项目脱困,显然还是杯水车薪。至于“贫困帽子”所带来的巨额财政转移支付的使用情况,这位主管全市扶贫工作的官员表示并不知情。
 据记者调查,当前一些贫困县的大量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并未直接用于提高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或基本公共服务,多用于提高GDP指标的经济产业项目。加之由于舍不得贫困帽子后面的利益,部分贫困县主动陷入“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
 海伦市委书记佟伟说,他下半年来最尴尬、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如何应对“穷县豪楼”的质疑。他甚至有过把政府机关搬出去的想法,可当地没有哪家企业用得上,他们也曾讨论让给医院或者学校的方案,但办公楼的格局又不符合这些单位的用房设计。目前,他们又在研究能否辟出新办公区,把诸如公检法等长期独立办公的单位搬进来。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贫困地区要把提高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佟伟对此表示,如何把大量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用于解决贫困村的群众生活,而不是放在片面提高追求GDP总量上,正是海伦市下一阶段要改变的工作思路。
1234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从“赛事出彩”走向“城市出圈”
  • 遂溪界炮镇打造文旅新名片
  • 徐闻前山镇:华农专家下田头 撂荒土地生“黄金”
  • 湛江市第十六小学第十届科技节启幕
  • 2025年广东省海洋经济职业技能大赛昨在湛开幕
  • 奥运冠军何冲点赞湛江国际潜水大赛:体育赛事成认识湛江新窗口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