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龙试种的番薯喜获丰收。图/记者 周文硕
“咱们的农产品受欢迎啊!我正在带领村民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本地特色农产品,经过多方调研,咱们的农产品销售前景不可估量。”最近,本报《记者千里“追菜”》的报道引起了雷州客路迈坦村新生代农民、广东北部湾农产品批发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小龙的一番感慨。
2日中午,记者跟随梁小龙来到田间。时值收获季节,迈坦村村边近2000亩番薯,部分已经收成,并准备由大货车发往江苏无锡等地销售。“田间收购价每公斤2.8元,还供不应求!”梁小龙开心地说。据其介绍,类似的种植模式将向附近3条村庄推广。
多年来,雷州农业发展面临单一化现象,梁小龙早就看到了问题所在,他通过走访全国各地,向专家取经,“摸清”农产品产销规律和种植技术后,结合本地实际,带领一批80后、90后农民,探索出一条适合雷州农业发展的路子。
“方向找准了,就大胆往前走。”他的想法是:农业发展要走出一条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道路。
创下“横沥甜玉米”品牌
长期与土地打交道,37岁的梁小龙皮肤黝黑,不过,这让他看起来更健康、有活力。
1996年,梁小龙毕业于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毕业后回客路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从事农业技术指导,研究农产品种植技术。
和大多数的年轻人一样,此时的梁小龙不甘留守农村,希望到外面闯一番事业。2004年,他在广州南沙区横沥镇成立了一个甜玉米种植协会,目标是在那里打造甜玉米品牌。
梁小龙有一套独特的经营模式,在打造“横沥甜玉米”品牌期间,他和他的团队采取了“分配种子到农户手中,收购后统一销售”的产销一体化模式,使“横沥甜玉米”推向市场没有障碍。梁小龙回忆说:“那时候,每次走到田间,当地人都亲切地称我为‘玉米公’。”
“横沥甜玉米” 糖分含量高、颗粒饱满、色泽鲜润、入口化渣、水分适中、口感好,很快成为玉米界的“明星”。在广东甜玉米旅游文化节上,横沥甜玉米代表广东优质水果玉米参展。如今,该产品还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横沥甜玉米的成功,引发了梁小龙的思考:类似的模式在家乡是否可行?经过几年的准备后,梁小龙毅然决定:回家乡去,拉一帮新生代农民一起干,给农村造血。梁小龙说:“是时候回乡干事业了。”
田间“弄潮儿”
“回乡搞北运菜过程中,我意识到一个问题:雷州的农产品结构单一,而徐闻的农产品搞得风风火火。主要区别在于雷州农产品生产周期较长,而徐闻的南瓜、四季豆、辣椒等农作物生产周期较短,而且一年可轮番耕种,收成较好。”梁小龙说,但徐闻模式也有局限性,即没有走出品牌路线。不仅在耕种模式上,雷州农产品产销脱节现象严重。“老板不知道去哪里收购农作物,农民不知道产品销往哪里。”
经过精心准备,2007年,梁小龙在附近村庄吹起“集结号”,带领一批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推行他的新农业发展模式。而他自己则在雷州客路迈坦村租一块约120亩田地搞试验。
他分析该村的实际情况后,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砂质土壤轮番种植番薯、四季豆、甜玉米,这些农作物的特点是产品收获时间较短,番薯约为120天、玉米约为100天、四季豆约为52天。
其间,梁小龙通过广东北部湾农产品批发中心这个平台,记录农产品的销售信息、把握农作物的收购动向,其目的是将来方便联系商家,达成产销一体化。
如今,梁小龙种植的番薯正值收割时节,收购价1.4元/斤,市场价1.7元/斤左右,一亩产量约2500斤。梁小龙说,按照计划,一年下来,轮番种植玉米、四季豆,一亩地一年可赚约7000元。
他的金点子得到了客路迈坦村、顶尾村、赵屋村等3个村庄村民的认可。如今,迈坦村已经有1800亩耕地运行梁小龙的种植模式:通过培育优良品种,根据农民的需要分配给农民。前期耕种番薯,收获后种植甜玉米或四季豆,一年四季,如此轮番耕种。
对话梁小龙
帮农民造血
而不是输血
问:推广产销一体化,今后有什么打算?
答:徐闻的农产品发展取得了成功,近期,我们在学习徐闻的模式过程中,将会慢慢超越徐闻。下一步我们将为番薯注册品牌,走品牌化的道路。长期的目标是:以村带镇,再以镇带县,走出一条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农业发展道路。
问:你这种模式与农产品收购商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普通的收购商通过收购和销售两个环节赚取差价,而我们是帮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给农民提供种子,教会他们种植技术,再帮助他们销售。带领农民致富,帮农民造血,而不是输血。另外,如果农民种植的农作物成色稍差,我们的团队还可以找另一些客户收购农产品进行加工,从而减少农民的损失。
问:如果这种模式失败怎么办?
答:创业的路上不会一路平坦。不过这种模式已取得了成功。只要方向找准了,就大胆往前走。当然,这个问题也要考虑周全,这就是为何我要先承包120亩地种植番薯的原因。
问:在珠三角发展空间更大,为何要回家乡?
答:回乡创业可以实现我的梦想。另外,自己致富了,不要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