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如何申请市级科技项目?”“办理科技成果登记需要准备哪些材料?”近日,在湛江市科技局驻湛江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窗口,一台外形简洁、功能丰富的智能迎宾机器人正式“上岗履职”,成为该局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办事流程的“新帮手”,也为企业、科研人员及社会公众带来了更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破解服务痛点
访客机器人全天候服务
随着湛江科技创新事业的快速发展,传统“8小时工作制”的服务模式难以满足企业、科研人员“随时咨询、高效办事”的需求。
据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台迎宾机器人是内置了AI大语言模型的“服务专员”,白天在大厅主动提供政策解读、申报引导、数据查询等服务,下一步,将继续开发延伸功能,还能通过机器人的迎宾引导、现场业务预处理、远程协助等功能提供支持。非工作时段,用户仍可通过语音交互自助咨询基础业务问题,实现“7×24小时”在线智能应答。这种全时段服务让不少企业办事人员告别了“次日再跑一趟”的困扰,有效避免了多跑路、跑空路的麻烦。
功能落地接地气
智能交互更显“人性化”
“它能听懂我们的‘家常话’吗?问得细能答上来吗?”面对这台新“上岗”的机器人,初次接触的群众难免有疑问。但实际体验后,大家发现,这台机器人不仅“听得懂”,还能“聊得透”。
据介绍,这台智能迎宾机器人支持自然语言处理(NLP),能快速识别用户关于科技政策、项目申报的提问,从预设的问题库中调取答案,迅速回应;若用户需要详细办事指引,支持跳转至市科技局官网或附件下载页面,实现“查询-办理”的无缝衔接。
机器人具备多轮对话能力,从“如何申报市级科技项目”到“材料提交截止时间”,再到“纸质材料是否需要盖章”,访客机器人能基于上下文理解需求,流畅衔接回答。
这些实用功能精准切中了办事群众的核心需求,以往需要反复翻阅文件、多次咨询才能理清的政策细节,如今通过简短交互即可明晰,提高办事效率与规范性。
线上线下联动
织密智能服务网
这台迎宾机器人并非“孤军作战”,而是市科技局“线上+线下”一体化智能服务体系的关键一环。该局将推动在微信公众号“湛江科技创新”中嵌入AI智能问答助手,形成“手机端+电脑端+线下机器人”的多渠道服务网络。用户在手机端咨询政策后,可通过机器人现场获取指引;在电脑端查询流程时,也能借助机器人完成业务预处理,真正享受到“随时随地、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全场景服务。
智能服务体系的落地,为市科技局服务效能提升带来多维度提升:未来80%的常见问题将实现AI自动解答,大幅减轻人工压力;AI系统可分析用户咨询数据,梳理高频问题、热门业务,精准把握需求痛点,为科技政策优化、宣传方向调整提供科学依据;还能依据用户行为与偏好,定向推送适配的科技政策、项目申报通知及科技成果信息。
从破解“办事时差”难题,到提供“人性化”智能交互,再到织密多端联动的服务网络,市科技局以机器人+AI技术为抓手,围绕群众与企业需求优化智能服务功能,持续推动政务服务效能提升,为湛江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筑牢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