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
“明星”产品遭遇滑铁卢
2010年,徐闻县龙塘镇华林村村干部苏登耀种植了约30亩良姜,今年清明节过后,他所种的这批良姜将进入收获期,但记者采访时他有些无奈地说:“没钱赚,也找不到销路,想耙掉改种其他的农作物。”
苏登耀算了一笔账,良姜收获周期要4年,亩产干姜(挖起后晒干)约1100公斤,目前的收购价为每公斤8至9元,算下来,一亩地收入约1万元,每年每亩收入约2500元,除去种子、地租、雇工等本钱,利润比不上菠萝或香蕉。“良姜采挖也比较麻烦,雇人采挖出来后要把上面的茎去除,然后切段,晾干还需20多天,很费时费力。”苏登耀说。
日前,记者在龙塘、前山、曲界等地采访时,正值良姜花开,姜花的粉末随着空气流动,香味散落在田间的各个角落,让人沉醉其中。但农户反映,相比以往,良姜种植面积正在缩小,产姜大镇都改种菠萝和香蕉了。
而在销售环节,业内人士透露,多年来,徐闻良姜价格规律为“四年平、四年低、高两年”。对于良姜价格大起大落的现象,不仅农民深感无奈,收购商也如履薄冰。“良姜今年产量虽降低,但产地货源外销却不多,加之往年存货,产地货源还有一定数量,而前期商家囤货炒作,一定程度上使良姜市场陷入混乱。”符国强说。
另一从事良姜生产和销售的老板张安仁则持不同看法。他说,2000年,良姜价格达到最高价15元/公斤,农民开始大面积播种,2007年至2010年间造成了低谷。从2011年开始,有很多商家再次关注良姜,使它从每公斤5元多涨到15元,倒手频率增多。“如今,经过2年的低谷期,预计今年良姜价格回升。”张安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