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修葺一新的张炎故居。(资料图片)
淞沪抗战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1932年1月28日日军突然发动了对上海闸北的大举进攻,挑起了“一·二八”事变。张炎的第六十一师驻扎南京,接到命令后立即从下关车站乘车出发,于31日到达了南翔。
2月4日,日军发动了第一次总攻,战火蔓延到了江湾、吴淞一带,各线均展开了更加激烈的战斗。张炎所部重点防守蕴藻浜。2月13日凌晨,日军3000余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搭起浮桥,向蕴藻浜发起攻击。张炎指挥所部与敌展开肉搏战,张部的第三六六团伤亡最为惨重,从团副到战士六七百人或死或伤,但他们士气不减,使日军付出沉重代价,仅掉到河里淹死的就有上百人之多。战至下午5时,张炎决定进行反攻,为了减少伤亡,他仿效古人田单的“火牛阵”战术,组织决死队,冲击敌军心腹。当时有60余名官兵请缨决死,他们将炸药捆扎于胸部和四肢,以煤油淋湿衣裤,分队潜入敌阵。霎时间,爆炸声四起,决死队员全部壮烈殉国,敌阵顿时大乱,张炎趁机率队发起冲击。战至入夜10时,突过河的千余日军全部被歼灭。
蕴藻浜保卫战是事变以来最激烈的战役,它使日军突破吴淞口防线的计划遭到失败。日军恼羞成怒,将司令野村撤职,改派远东军总司令、陆军中将植田谦吉为统帅,又增派了2万多人、50艘军舰、100多架飞机来华,企图扭转战局。张炎和第十九路军的将领联名发出通电,决心抗击到底。2月22日,日军再次发起总攻击,他们动用了飞机、大炮、坦克,向第十九路军阵地发起了一轮又一轮进攻。张炎的阵地上数百发炮弹从天而降,爆炸掀起的尘土遮天蔽日,战士们的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卧在工事内外。但这并没有动摇他们坚守阵地的决心,他们硬是通过激烈的肉搏战将冲上来的敌人一次次赶下阵地。这样的战斗一直持续了3天,张炎所部伤亡惨重,但他们还是用自己的钢铁之躯,挡住了敌人的疯狂进攻,给敌人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震慑。
张炎英勇抗敌的事迹迅速通过新闻媒体传遍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