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调解 笑泯恩怨
把和睦送给别人,把幸福留给别人,这是钟侨生同志执着的追求。徐闻县下桥镇圩的赖某因争占宅基地与邻居潘家反目成仇。2003年冬天,赖某把配制好的泻盐,通过自埋的地下管道流入潘家饮用水井。2005年公安机关将赖某拘留。但没过几天,赖某回来了,潘家一怒之下全家到镇政府上访,并扬言要炸平赖家。
该同志将纠纷事报告镇委镇政府后,镇委、镇政府连夜开会,研究如何调处“这是个烫山芋”。当时,很多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畏难情绪。他主动请缨,毅然担起了调处重担。他说: “困难面前,关键时刻,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
5月21日,钟侨生同志突访赖家,以法律功心之术,让赖某自我反省,临走时还留下几本法律与道德方面的书籍。接着又到潘家,因潘抵触情绪非常大,一直躲避,他在潘家门外站了整整2个小时,真诚感动潘家。当晚,他在潘家谈了整整一宿。紧接着,又继续去“磨”赖某,但赖家一闭门谢客。他所马上启动“两所互动”机制,由派出所传讯赖某。后经磨合调解,两家达成协议:赖家出资给潘家体检,治疗,新取井水送检。一边抓紧督促赖家送潘家儿女就医,一边发动潘赖两家的亲朋好友,经过7次反复调处,终于缓解了两家的对立绪。最后,赖某向潘家赔罪,赔偿潘家医疗费4.8万元,潘家也一笑混恩仇说:“千金买邻,我们以后做好邻居吧!”
临阵不惧 大智大勇
下桥镇境内各种方言杂居、来往人员较多、社情民意较复杂,该镇方圆157平方公里,116条自然村,又邻国营农场。各类社会矛盾较为突出。但钟侨生同志把维护稳定作为自己的第一责任,自踏进司法所的那一天起,把“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006年5月12日中午,骄阳似火,“叮铃铃……” 一阵急促电话骤然把他吵醒:“钟叔不好啦,迈锅村被人围攻了。”我火急火燎赶到该镇的迈埚东边坡村时,现场己聚集近I00多人,双方恶语相向,挥刀舞剑,械斗一触即发。现场喊杀声一片。械斗的“主将”李某与刘某更是分外眼红。两天前,李某与刘某因争水灌田而大打出手,李某挥锄打伤了刘某。为报一锄之仇,刘某回广西老家搬来30多名救兵。要和李家“见红”。他不顾个人安危,冲人人群,用身体堵住械斗村民,高喊:“聚众械斗违法,请你们放下武器。”突然,一位不知名的村民抡起明晃晃的杀猪刀……在这危险时刻,他猛冲上前从背后将其紧紧抱住,吼道:把东西放下,有事好好说! 突然,他手臂被刀尖划破,鲜血直涌,他强忍巨大的伤痛,牢牢扣住“猪肉佬”。他草草包扎伤口后,即规劝双方“收兵”。待人群散去后,他立即召开双方调解会议,评理讲法,双方终肯握手言和。李某给刘某赠偿治伤费,刘某也向李某赔礼道歉,事态终于平息了。
真诚帮扶 浪子回头
对刑释解教人员,他总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竭尽全力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帮助妥善安置刑释解教人员同时引导他们谋求生活出路,特别重视给他们创造一个适宜思想进步和行为转化的社会舆论环境,激发回归人员的自尊、自爱、自强的精神,鼓励他们认真悔过自新,树立重新做人的信心,大大喊少了刑释解教人员的重新犯罪率。
该镇那利村的王某,曾经是横行乡里,欺软怕硬之人,受到了法律制裁,刑满释放回家,确有痛改前非,立志创业的雄心,可惜身无分文,难以施展抱负。他了解情况后,不顾感冒高烧未退,眼睛充血,硬是骑车到那利村,与王某谈心。并为王某租下了一块I3亩土地,找银信部门洽谈贷款事宜。还回家与妻子商量,将家里的母猪卖掉,筹足了2000多元,交给王某购买种子,终于王某已走上致富路。
作为一名先进人物,钟侨生一致保持着做人低调、做事高调的风格。他经常说:荣誉是大家的,也是过去的事了,不值得提。在调解员的岗位上,他经常进村入户、深入村组和群众进行面对面的谈心,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疾苦,利用村、镇两级人民调解组织,结合切实了解群众所需、所急、所想,将群众最关切、最迫切的问题及时化解,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他是工作在平凡岗位上最普通的基层党员,却始终怀揣一颗赤诚火热的心,真情诠释党的根本宗旨,用自身的言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全县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党员干部树起一面先进标杆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