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记者从霞山区采访了解到:台风“桦加沙”过境的痕迹尚未完全褪去时,霞山区的街头巷尾已响起此起彼伏的清扫声、锯木声。随着全市“五停”措施陆续解除,霞山区统筹98个临时党组织、22支党员先锋队转战灾后重建,发动2300多名党员网格员、村(社区)“两委”干部等下沉一线,明确“清障保畅、生活兜底、隐患清零”三大重点任务,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及善后清理,助力生产生活秩序迅速有序恢复。
从街头清扫到设施抢修,打通出行“动脉”
25日清晨的霞山街头,清障作业已全面铺开。霞山区城综局统筹全域力量,调度环卫处投入1030人次、各类作业车辆490台次,机械车辆清运主次干道断枝,人工队伍清理背街小巷淤泥,同时联动各街道形成“全区一盘棋”格局。
基层街道迅速响应,党员干部带头冲锋。其中,新园街道200余名党员干部、志愿者聚焦排水口堵塞问题,清除井内杂物,累计清理倒伏树木、断枝落叶等30余处;东新街道党员扛着工具冲在前面,与群众分工剪枝、扶树、清淤,快速打通被断枝阻断的村主干道;海头街道党员先锋队下沉主干道开展“清障+抢修”,带动居民自发参与环境整治;解放街道干部与环卫工人一道,逐段清理公共道路散落杂物,霞兴区域一天内完成了10条街道清扫。
截至9月25日,霞山全区已清理垃圾280吨、路障190处、道路积水95处、雨水井口165处,11座垃圾中转站、垃圾桶及果皮箱均无损坏,73棵倒伏树木得到处置。“早一点通,居民出行、商户开门就早一分方便!”东新街道党员干部的话,道出了清障队伍的共同目标。
从校园复课到特殊关怀,织密民生“保障网”
“教室窗户检查完了,消毒也做好了,就等孩子们回来!”在霞山区公办中小学,学校党员干部正带着教职工整理课桌椅、补充教学物资。台风过后,区教育局党员干部牵头统筹复课工作,全区40所公办中小学主动对接住建部门复核校舍安全,协调卫健部门指导校园消杀,确保环境安全。“不仅要让学校安全复课,更要让家长放心、学生安心。”区教育局党员干部表示。
居民小区里,生活秩序加速回归日常。各街道党工委紧盯群众需求,其中新园街道为临时避险点群众配送热饭、饮用水及应急物资;爱国街道通过“党员结对帮扶”,点对点护送安置点群众回家,协助清理室内积水;解放街道重点回访独居老人与应急庇护场所居民,细致了解生活困难,协助安置人员有序撤离;海头街道不仅妥善保障转移群众的饮食住宿,还为连续作战的基层干部调配应急物资。
从街道巡查到网格发力,筑牢安全“防线”
台风过后,霞山区依托网格化管理机制,动员3600余名村(社区)党员干部、党员护绿队、志愿者和群众,全面排查辖区内绿化苗木倒伏受损、道路积水情况,及时处置各类潜在风险。
霞山各街道同步开展针对性巡查。其中,解放街道负责人班子带队,组织挂点干部、社区“两委”干部检查辖区公共道路、老旧房屋、低洼地带和公共设施,对无法立即处理的损坏情况拍照记录,上报相关职能部门跟进;新园街道加强对易内涝低洼地带、老旧小区的巡查,严密防范积涝、墙体脱落等情况,严格落实转移人员“不安全不返回”原则;东新街道干部下沉一线,对村主次干道、易积水路段、涵洞和水库隐患点进行排查,走访重点人群住房,查看是否存在漏雨、墙体脱落等问题;爱国街道组织专人逐户核查群众住房安全,确保住房无隐患后再让居民返回。
截至9月25日,霞山全区通过网格化排查与街道专项巡查,已清理倒伏树木73棵、道路障碍25处、疏通积水路段48处,及时处置多起潜在风险。“只有把隐患查清楚、处置好,居民生活、商户经营才能更安心。”其中,一位海头街道党员志愿者说道。
霞山区的灾后恢复工作有序推进,街头巷尾逐步整洁,校园里回荡着筹备复课的忙碌声响,居民小区重现往日生活气息。从区级部门统筹调度到基层党员实干,从群众主动参与到特殊群体关怀,党群同心的力量正让台风过后的霞山,以更快速度、更稳步伐回归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