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一批进口铁矿“短”了2642吨

2014-05-24 16:09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陈彦 麦文伟 甘列

    近日,湛江检验检疫局在对一批进口铁矿进行水尺计重时,发现货物湿态重量竟短少2642吨,其短重率高达21.70‰,短重货值为170.6万元人民币,湿重短重率创湛江口岸历史最高记录。目前,该局已按相关法规对该批铁矿进行处理,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有效维护了国家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据检验检疫部门检验鉴定人员调查分析,认为造成该批进口铁矿严重短少的原因有主客观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客观原因被动积水。铁矿在国外装货过程中,正值货源地雨季,货物在雨水中浸泡或在大雨等恶劣环境下作业,雨水与货物混装上船,造成货舱内积水。另一方面是人为原因主动注水,或出于环保等原因考虑,注水降尘;或“以水充货”有意注水,谋取暴利;或为保障安全,航行途中排水造成短重,因航程较长,船舶在途中摇晃析出明水,为保障航行安全,船方定期排放明水;此外,不排除发货商为了自身利益,按照合同规定误差范围的下限注水装货。

    据统计,2014年首季湛江口岸进口铁矿60批,货重515.7万吨,进口批次和货重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13.2%和22.9%,其中短重批次达33批,货物短重重量为3.56万吨,短重批次、短重重量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22.2%和71.2%。其中,湛江口岸从某铁矿生产大国进口的铁矿18批,货重219.3万吨,短重批次竟高达14批,短重重量1.67万吨,短重批次、短重重量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75%和83.5%。进口铁矿短重现象屡见不鲜,且短重数量越来越大,给国家和相关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检验检疫部门提醒相关进口企业,进口货物时须打醒十二分精神,与国外客户要详细签订好合同,制定严格的水分含量要求和计价条款,建议以国内到货港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CIQ)的检验结果为结汇依据,以有效规避贸易风险,维护自身权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蓝”:港城天空的咏叹调
  • 吴川: “一个饼”撬动县域20亿元大产业
  • 赤坎医院东路公共车位被“霸占”
  • 湛江“四色梦想”加速实现
  • 校园公交专线架起民生“暖心桥”
  • 千鹭齐舞奏响生态乐章 东海岛龙轩村滩涂成白鹭“欢乐园”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