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新闻网讯:渔业资源衰竭,祖祖辈辈靠海吃海的沿海一带渔民出路在哪里?5月27日,南海一年一度的伏季休渔进入第十一天,笔者带着这一问题走访名气不小的徐闻县外罗渔港。这里的居民傍海而居,几无耕地,目前虽然由于渔业资源的锐减造成当地捕捞业已成昨日黄花,但靠海吃海的外罗渔民转变思维别样耕海,网箱养鱼年进腰包5000万元,过上了比以往更加滋润的生活。
外罗渔港是我省十大渔港之一,在上世纪繁荣一时,渔船往来穿梭,帆影幢幢,成百上千的渔船整齐停放在那里,岸上海鲜交易繁忙。南海丰富的渔业资源让外罗渔港富甲一方,并成当时徐闻县商贸最为发达的地区。居住在外罗渔港的几乎是清一色的以耕海为生的渔民,发达的捕捞业让那里早就富裕起来,一幢幢小洋楼急不可待地拔地而起,成为徐闻县一道绝无仅有的风景。
但随着渔业资源的日益溃竭,外罗渔民发达的网具从大海里捞起的不再是以前的惊喜,收获的多是无耐,甚至是沮丧和失望。外罗居民世代以捕捞海鲜为生,耕地几近于无,失去了大海,就意味着这些人失去了生存的饭碗。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一些外罗渔民穷则思变,开始尝试渔业养殖,如今外罗渔港80多户渔民加进了这个队伍。同是这一片海,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转产转业的外罗渔民又收获了别样风光。
48岁的杨公发是外罗渔港较为成功的一位养殖户,他的发迹在当地很有代表性。1997年,他向亲戚朋友借钱,到银行贷款,凑足了30万元,投入网箱养鱼,经过科学的管护,次年获得成功,收入达到10万多元。随后,逐年增加投入,并聘请了1名技术人员,4名工人,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养殖面积目前已达到5000平方米,养殖有金枪、石斑、红鱼等品种。去年,杨公发网箱养鱼收入达到500多万元,纯收入达到100多万元。
目前外罗渔港网箱养殖面积已达100多万平方米,去年网箱养鱼总收入超过5000万元,这是当年靠捕捞业远无法达到的数字。当天,笔者走访外罗渔港,登上小船直奔外罗渔业养殖基地,仅数分钟,一排排、一列列纵横交错的“鱼排”就进入视野,望去宛如一座“海上小城”。网箱养殖让这些擅长体力活的渔民变成了管理能手、技术专家。谈起如何养殖,这些渔民娓娓道来:网箱养殖最主要是海区水质好、干净、无污染。投放鱼苗后,清洁网具、营养调理最为关键。养殖一般有三个重要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在进苗、育苗过程中,要注意测量水温,选择适宜水温来培育。中期阶段,注意投料,加快鱼的增长速度。第三个环节就是将要上市时期,注意预防季节性疾病……
如今外罗渔港渔业养殖又迈上新征程,一些养殖户携起手来,告别以往的单打独斗,开始抱团发展,泳入更广阔的市场深海。2013年,杨公发与30多户养殖户携手合作,成立了徐闻县勤腾渔业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网箱养殖业,相信外罗渔港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