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不规则的火山蛋。
古渔港期待第二个发展的“春天”
博赊港历为雷州半岛重要的港口渔埠。外海是赤坎湾,赤坎湾为一狭长形的港湾,港湾东侧有火山地貌的石廊为屏障,西侧有沙头浅滩作掩护,阻挡住外海进来的波浪,湾内是一个良好的避风港。整个海湾略呈半月形,东西长5800多米,宽550米,底多为泥滩,涨潮水深15米,退潮水深也超过8米,为优良的锚港。由赤坎湾向琼州海峡延伸,则还有一条水深达20米的天然水道,直经海峡,通向南海。水道与深槽的天然结合,使博赊港具有得天独厚的避风优势。
博赊渔港过去曾是龙塘镇及附近海安镇、前山镇甚至海南省及过往渔船渔民舶船地,常年在该港停泊的渔船有近180艘,同时也是过往的外地船只躲避台风的主要港湾。长期以来,博赊港渔为龙塘镇甚至徐闻东部渔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博赊港原是天然良港,港门有东西两翼天然护港石,长达1000多米,中间是个仅10多米宽的口子,故来历叫港门。进入港门即是避风港,门外即是有再大的风雨,门内依旧是水深浪平,100吨的大船过去可自由进出,避风港长达2公里、宽80至100米,可停泊千艘渔船。可是好景不再,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港门两边防浪的天然海石被打掉后,就没有任何防浪建设,海沙随着海浪卷冲上来,农田雨水排洪也带下来大量泥沙,沙石堵死港门,港湾内流水就变成了死水,港湾越变越窄,大船再也无法进来。
记者跟随渔民乘上小船,开进避风港。眼下正是休渔期,港内停满了大小不一近百艘船。避风港很狭窄,最宽处不过40米,最窄处只有十多米,可以想象,当几艘船都在同一时间要进出港门时,难免会发生碰撞。渔民说,现在的船不算多,到刮台风的时候,博赊港附近几十个自然村的船都要到这里来避风,船的数量达到600多艘,有的时候船尾抵着船尾,进也进不得,出也出不得,渔民们心急如焚。有渔民说,博赊港曾经辉煌一时,实在不忍心看到它渐渐衰败,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让它迎来第二个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