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从雷师到岭师 揭秘湛江教育历史的传奇故事

2014-06-30 16:43 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林川

 


茂山书院
 


湛江封建教育

清朝戊戌变法(1899年)之前,湛江的教育属古代封建教育时期,湛江与全国一样推行封建的科学考试制度。读书人为了出人头地,进入仕途,普遍热衷沉迷科举。过去,湛江的科举考试,均按中央制定的程序,分地方(童试)、省级(乡试)、中央(会试)逐级进行。

地方考试又设县试(初试)、府试(复试)、院试(终试)。县试由各地县官主考,每三年一次,所属县城的考生集中应试。如遂溪县属各地的考生前往遂溪城南门内的旧书院考棚统一考试。经五场县试后被录取的考生称童生,始得参加府试。雷州三属(海康、徐闻、遂溪)的童生到雷州府(今雷州市城内)、高州五属的廉江、吴川童生到高州府(今高州市城内)考试。府试入录后,省学政再派员到各府举行一次院试,一般通过院试的前20名童生就可以获称为贡生(秀才)。

属秀才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可不出公差和免田税,还可到衙门见地方官。成绩在一等的秀才称廪生,还可获廪米津贴。晚清麻章人冯凌云,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地方考试中,成绩一等第一名,是湛江最后一位廪生。获秀才资格的人,可以参加乡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考取的人叫“中举”称举人,举人由朝廷委派到各地做官。如明朝海康人詹世龙任平阳知县,清朝吴川人吴何光任江川知县、遂溪人陈乔森任雷阳教习、徐闻人骆克良任琼州府教喻。

中央会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又称殿试,在皇宫内大殿举行,由皇帝亲自主考,殿试考取的人为进士。历史记载,湛江最早的进士是宋朝元符三年(1100年)吴川人鞠杲。宋朝遂溪的纪应炎;明朝海康的冯彬、廉江的高魁、麻章太平庐山村的洪泮洙;清朝海康的陈殡、陈昌齐、吴川的林联佳、陈兰彬都是很有名望的进士。殿试的一甲(第一等)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吴川吴阳霞街的林召棠在清道光三年(1823年)殿试考第一名。是粤西地区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也是唯一的一个状元,名声很大,曾授翰林院修撰,后道光皇帝钦点为甘肃乡试主考。

古时的教育形式有官学和私学两种。湛江的官学指地方的府学和县学,也称儒学署。府学设在州府,县学则府属各县都有,实质是为已获秀才的人继续通过上一级科举考试,开设的求学场所和预考试场。为适应科举考试,湛江从宋朝起还兴办一种叫书院的教育,书院由学问高的名儒开办兼担任讲课,吸收已取得府县学生员的读书人,通过进修辅导,赴省城应乡试,取得举人功名。初期属私学性质,到明清时代大部分转为官学性质。湛江著名的书院有:宋代的海康莱泉、遂溪文明、廉江松明、硇洲朔龙书院;明代的海康雷阳、徐闻贵生书院;清代的东海东山、吴川茂山书院等。

私塾是私人兴办的学堂,义学是免费的私塾,以筹募资金或宗族祖尝招收本族子弟入学,均属启蒙教育阶段,以识字为主。教材一般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

23456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登上战舰 触摸深蓝
  • “海南—湛江—英德”海铁联运班列首发
  • 雷州青年运河工程建设者群体获“南粤楷模”称号
  • 赤坎区举办2025年知识产权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
  • 守护美丽海洋家园
  • 海上“小蜜蜂”焕新再启航  “海洋石油165”平台完成升级改造开赴油田采油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