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指着的便是“潮州会馆”。通讯员 谭总 摄
2日,笔者在徐闻县海安镇海安村采访时发现,该村建于清朝嘉庆6年(即1802年,笔者注),至今已有212年历史的“潮州会馆”屹立于蓝天白云下,黑色的瓦片屋顶井然有序,纹丝不动,根本看不到一个多月前被超强台风“威马逊”扫荡过的迹象,令人惊叹。
从7月18日超强台风“威马逊”登陆徐闻后的一个多月里,笔者走访农村,目睹了数不清被风灾肆虐成残墙断壁的建筑物,发现即使是一些新建的民房都不堪一击。而面前这栋已建了212年之久,平时门户大开、无遮无挡、无人管理的旧瓦房,是如何经受得住17级大风考验的呢?
笔者仔细观察后认为,这和当时精湛的建筑技术以及高质量的建材物品是密切相关的。从会馆的内部建造来看,尽管会馆整屋高达8米,体积庞大,几乎是农村一般瓦房的5倍有多,较为招风,但是,该馆采取了5墩并排共10墩护墙(就像现在的框架结构)、砖块平砌、厚达3墙的设计规格,让整馆厚实坚固,难以撼动;其屋顶部分又选用了优质的杉木作为底架,结构密集紧凑,尤其是瓦片的铺砌更为精致,每一格瓦路都用水泥浇铸固定,让整个屋顶部分始终处于一个拉力均衡的状态,力保在大风之下,不会因为某部分薄弱被损而影响到整体。
村民冯许山告诉笔者,当时“威马逊”登陆肆虐时,很多从没经历过如此大风的村民都认为,会馆将难保全了。但是,当大家看到灾后的会馆丝毫不受影响时,纷纷赞叹先人的建筑技术之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