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新闻网讯:7月中旬,超强台风“威马逊”正面袭击湛江市徐闻县,狂风暴雨持续12个小时,最大风力17级,造成30多万人受灾,房屋倒塌损坏19000多间,直接经济损失87.2亿元。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徐闻县广大党员干部把抗风救灾作为教育实践活动最紧迫的任务,实现了零人员死亡、零交通事故、零治安案件、零卫生疫情“四个零”,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供水、供电和交通通讯,切实保护好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抗风救灾中树牢群众观点。徐闻县委把妥善转移群众、安置受灾群众、救灾复产重建作为主要任务,将党员干部接受群众观念、培育群众思想、树牢群众观点的课堂搬到抗风救灾的主战场,进一步锤炼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落在实处。风灾前,县委安排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开展挂点联系,1名县领导联系1个乡镇,1个单位党员干部挂点1个村,深入一线,妥善安置了海安港和火车轮渡北港全线停航后滞留徐闻的1600多台车辆和3000多名旅客,转移低洼地区、五保户等危险地带群众32478人,确保全县2131艘渔船全部回港避风,海上作业人员8983人全部上岸。迈陈镇年近退休的老党员黄忠,在抗风救灾中不眠不休,将坑头村身体残疾、行动不便的五保户一一背到安全地带,灾后凌晨四点多,又开始清理路面,砍树、扛树、搬电线杠,防止意外伤及群众。下桥镇农村信用社的一名普通党员林猷不顾家中受灾情况,身扛感冒带病救灾,多次来到不愿撤离的住户家里做工作,用实际行动感动群众,将群众顺利转移到安全地带。
在抗风救灾中践行群众路线。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灾情发生后,全县700多个基层党组织2万多党员干部按照“一个支部一个堡垒”的模式建立起700多支党员先锋队,带头冲在抗风救灾最前沿,带头完成各项抗风救灾任务,奋斗在通水、通电、通路的救灾复产第一线。迈陈养护站凌晨台风一过,就迅速组织起26名党员分赴大黄、迈陈、龙塘路段,以最短时间抢通了省道外西线徐闻到西连道路和县道那赤线道路。一名党员等于一面旗帜。党员干部克服困难查看灾情、发放救灾物资、稳定群众情绪,对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等困难群体进行逐村逐户排查,协助“兜底”过渡安置,确保30多万户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临时住处。灾区群众说,有党员干部和没党员干部就是不一样,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大家才会安心。和安镇水头村党支部委员李广居,为防止群众偷跑去虾田被上涨潮水困住,不顾自己生命安危,整晚坚守盐灶墩虾田养殖基地入口的值班岗位。锦和镇那板村党支部书记黄焰,一门心思扑在帮助群众救灾复产上,自掏腰包购买发电机组,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难题。一份援助有如一缕春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难发生后,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慷慨解囊,各乡镇开展募捐自救,机关事业单位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受灾群众送技术、送政策、送物资。广东狮子会将价值300余万元的救灾物资分发到受灾较为严重的龙塘镇、海安镇、曲界镇。电力系统紧急调动佛山、江门、茂名、阳江和省输变电公司近3000人驰援湛江,抢修被破坏的电力设施,确保徐闻在短时间内全部恢复供电。
在抗风救灾中检验活动成效。县有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12人,分4个督查工作组,到全县15个受灾乡镇开展明察暗访、不定期巡回督查30多次,确保党员干部工作到位,县直单位帮扶到位,资金、物资的公平公正分配到位,防止救灾复产工作中出现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县纪委与县委组织部联合成立考核工作组,通过乡镇(街道)每日一报、定期或不定期到镇村明查暗访等方式,对基层党员干部在灾区一线的表现进行全方位考察,将党员干部在救灾复产中的表现作为提拔和处理的重要依据。受灾以来,考核工作组收到每日一报200多份,走访村庄110多个,走访干部群众500多人,获取干部表现意见500多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