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生现场。冯斐 摄
日前,徐闻县20多名爱心人士相约前往该县大水桥水库进行放生活动,并将200多只水生动物放归了自然。不过,有专家就此指出,放生是好事,但放生过程中若是不多加注意,也将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平衡。
10月12日下午4时许,20多名爱心人士自发筹集经费,购买了水龟、泥鳅、小鱼、鲶鱼等水生动物,将它们放归大自然。当爱心人士们将这些水生动物放进水库后,获得自由的“小精灵”们欢快了一阵子后,便慢慢地游到深水中去。爱心人士王翠棉向记者谈出了自己的想法,“非常好,让孩子从小参加这样的活动,激发他们心底的善心和爱心,长大之后让他们做一个有道德、有爱心,对家庭、对社会有担当的人。”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的一些民间组织曾进行过多次放生活动,以不断倡议人们自觉热爱动物和维护生态平衡的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过,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一名专家告诉记者:“放生是好事,但一定要注意放生的种类、季节、区域等问题。否则,不但放生的水生动物存活率不高,还可能造成物种入侵的问题,会影响当地的生物链与生态系统,其危害之重不言而喻。”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对于如何放生,国家相关法律有着严格的要求。根据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23条的规定,放生必须先提出申请,然后经过省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科研机构论证,再报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而在放生过程中,也应有专业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