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驻点村干部的努力下,徐闻海港村建起水泥硬底化道路。刘卫 摄
近日,笔者在徐闻南山镇槟榔村发现,博爱村3个村民因为宅基地问题,正坐在村会议室里,接受驻点干部的调解。几天过后,驻点干部符冠松致电笔者,表示博爱村的宅基地纠纷已圆满解决。他还说,村民无论大事小事,都喜欢向村里的驻点干部反映。
今年1月初,徐闻县开展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统一确定每周四作为固定驻点日,几个月来,徐闻2400多名领导干部驻点各地,为当地群众办了一批实事好事,赢得群众点赞。
心系群众 为民解忧
海安镇水井社区居民傍海而居,他们习惯把垃圾倒在村前的一片空地上,久而久之,该处就成为垃圾场,滋生了大量的苍蝇蚊子,臭味也随风飘进家家户户。“夜深人静,这些臭味猛往鼻子里灌,让人无法入睡。”水井居民说。
今年1月8日,徐闻县召开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动员会后,海安镇政府、徐闻县安监局派出领导干部驻点水井社区,当即动员处理这些垃圾堆。经两天奋战,困扰群众生活多年的垃圾堆终于被运走。为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围村”的问题,驻点干部决定改变当地群众的卫生陋习,动员社区居民交卫生费,统一由镇环卫站处理社区垃圾。如今,这项工作开展顺利,社区居民有望告别”垃圾围村“的历史。
此外,该社区还有一条排水沟,由于沟渠年久失修,造成多处堵塞,已成臭水沟。经过驻点干部筹资,该排水沟即将动工改造。徐闻县开展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三个多月来,为当地群众解决了一批烦心事。
实干兴村 多办实事
在开展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中,徐闻不少领导干部真正把心沉下去,给当地办了很多好事实事。说起这些,当地村民都竖起了大拇指。
南山镇海港村驻点干部邹光明,在海港村任职才几年,海港村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挂点单位广州越秀区的支持下,村道变成了水泥路,灯光蓝球场建了起来,路灯拉了起来,村里有了小广场……邹光明一心为海港着想,言必行,行必果,带动了整个海港人跟着他一起干。
海港村建设卫生站,帮扶单位支持16万元,还缺口9万元。邹光明凭着他丰富的人脉资源,最终筹得9万元。目前,卫生站正在建设中,预计1个月内将完工,建成后将是徐闻县农村规格最高的卫生站。邹光明还谋划在海港村建设一座文化楼,目前已筹资20万元,预计年内动工建设。
村中困难户黄国明去年底茅草屋改造,正在为资金不足发愁时,邹光明给他拉来了18吨水泥,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海港村是个茅草屋较多的村庄,全村有80多户,在邹光明的带动下,目前已有60多户动工。
在徐闻,像邹光明这样的驻点干部很多,他们带着感情来,做了一件又一件的实事,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
建设农村 惠及百姓
海港村后有一片4000多亩的农田,当地人叫桥头园。由于常年路不通,缺乏水利设施,水利用率极低,导致1000多亩的坡地长年丢荒。
该坡地关系海港村4000多人的饭碗。南山镇政府干部驻点该村后,经调查摸底,拟定出一份报告,向上面争取农田改造资金。在上级部门支持下,桥头园农田改造项目终于启动,如今已建好2公里长的硬底化水泥机耕路,5公里长的二级机耕路,以及800米长的硬底化排水渠。
笔者在现场看到,一条崭新的水泥路蜿蜒伸进田园里,修好的水渠里水波潋滟。一名王姓农户说起农田改造时,一个劲地点赞:“好!好!”海港村干部邹光明说,机耕路有望10天内建成完工。桥头园在驻点干部的努力下,将变成海港人的“金饭碗”。
南山镇槟榔村是徐闻冬种蔬菜基地,村民收入主要来源就是种地。该村有一块5000多亩的坡地,关系九条村6000多名群众的利益,驻点干部符冠松反映,该块坡地的农田改造报告早已上报,进展顺利,其改造建设近期有望破土动工。
三个多月来,驻点干部为当地群众办实事350多件,其中一些项目已经产生了经济效益,惠及了当地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