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口面积达50亩、闲置了多年的村中水塘,在挂点帮扶单位和村的共同努力下,被盘活出租,既兼顾了周边坡地的灌溉,还每年给村创收1.8万元。这是笔者近日从徐闻县下洋镇龙江塘村委会了解到的喜人消息。
龙江塘村村干部吴朝军告诉笔者,该村有3500多人,种植菠萝、香蕉等农作物是多数村民的传统耕作模式。由于生产条件相对落后,村集体没有创收项目等原因,一直以来,村集体经费缺乏,以致多项工作难以开展。去年,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该村进行挂点帮扶,除了扶持资金修建该村800米的水泥路外,还侧重帮扶该村如何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增添工作经费等问题上。
经调研,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驻村工作组发现闲置水塘是一个创收项目。该水塘属集体所有,面积达50亩,位于村小学前,旁边是群众过往频繁的村道。之前,村集体曾发动村民维修过水塘,使其能灌溉周边坡地、经营养殖。后来因日渐淤泥沉淀、堤围失修、水量减少,水塘利用价值变小。此外,因水塘靠近学校和路边,没人愿意承包经营,水塘就一直被闲置。
工作组认为,水塘必须修复,恢复其原先的作用,然后安置护栏等必要的安全措施,加强管理,减少安全隐患。修复后,能租即租,租不出去也能发挥灌溉作用,甚至能成为村中的休闲景点。去年下半年,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确定修复该水塘,制定相关方案,投入资金19.8万元,在村民积极帮助下,重点清理了塘底污泥,恢复了塘水深度;加固堤围,减少塘水流失;在临路及小学门口一段,安装了一排高1米、长400多米的银色铝合建材护栏,把群众的活动区与水塘有效地隔离,并设置了三处安全警示牌。
水塘修复后,一些村民捕捉到其中的商机,纷纷提出承包意愿。由于有意承包水塘的村民较多,工作组和村委会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商定了底价为每年1.5万元租金的竞标方案由村民竞标,最后村民李五以每年1.8万元的价格获得三年使用权。目前,李五已在水塘中放养了几十万尾单性罗非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