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公骑车前往稻田
湛江新闻网讯:在徐闻县锦和镇外罗渔港,住着一位94岁的老人黄广良。大家都认识他,称呼他为良公。他不但是整个渔港数一数二的长寿老人,最主要的是不像大多数老人一样静养家中,而是坚持务农:每天早晨6点骑单车回到5公里外的村下耕种园田,下午5点收工再骑车回家。
94岁高龄还务农,良公的事迹已是当地的“传奇”。6日,笔者慕名远赴60公里远的外罗渔港,与良公“零距离”接触,从而窥探了其劳动的一生……
现场直击——
骑单车5公里到田园指挥水稻收割
由于笔者预约,良公推迟了出工时间,在家中等候。到达良公的家时是早上9点钟,只见一位中等个子、身形瘦峭,穿灰色短袖衫和褐色裤中的老人就站在门口眺望。带路的邻居说:“这就是良公。”
啊,这就是良公?笔者的眼都直了。这哪是94岁的老人呢?顶多是一位70岁出头的老者嘛。确实,眼前的良公比想象中年轻多了,根本没有94岁高龄的老态。他热情而轻松地搬着椅子,声如洪钟似的招呼大家坐。在场的7、8位邻居也认同笔者的看法,都表示:很多不知情的人都认为良公才70岁出头呢。
良公说,他已定好收割队伍于早上10点收割他种的水稻,须赶着去应付。于是,笔者开车跟在他的单车后面,与他一道前往稻田。他戴着草帽,骑上因使用年月已久、都生锈了的凤凰牌子单车,径直沿着水泥路往稻田方向骑去。
他骑车的姿势很稳当呢:神情自然,不急不慢,一路都是靠边走。尽管路上时有年轻人骑着摩托车呼啸而过,形势有点吓人,让笔者隐隐替他担心,可他却没事般地自骑自的,没有惊慌摇摆的现象。“你们不用担心啦,我爷爷骑单车走这路都已经27年了,习惯成自然啦。”良公的孙媳妇安慰笔者。
一段5公里的路程,除了两段上坡路须下来推着走外,良公可是顺当地到达了目的地——内村园坑洋,耗时23分钟。这时,他雇请的收割机也来到了稻田边。只见他停好单车,喝上一包冬瓜茶饮料后,又接着指挥起收割机来。
就这样,良公冒着烈日,站在稻田边看机械收割,以及与孙子、孙媳妇用包装袋装好谷粒,足足工作了约两个小时。但收工后,他还没回家,而是走进田园边、他搭建的一个简易棚里,打开从家里带来的餐具,开始吃中午饭。良公的午餐挺丰富的,有炒瘦肉、豆角、小海鱼,饭量还挺多呢。“米饭有3碗的量,必须吃这么多才觉得饱,下午回家才有力气骑车。”良公边吃边说,“我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像平时没事做呆在家里的话,我整天都不感觉到饿呢。”
一个年轻人都吃不了的3碗饭,良公应付起来却轻松有如。俗话说“吃得多才能做得多,做得多才能吃得多”,这也许就是保证良公身体健康、长寿的一个主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