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大美南三之发展篇】风雨兼程 追梦南三

2015-09-10 09:19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文/刘兵 陈立华 图/郎树臣

南三岛商务会议游艇度假区效果图。

    1949年前,南三岛最东部灯塔岛的百姓,要渡七次海才能到达霞山。

    1958年,南三10岛联接工程完成。

    1987年,南三车渡启用,汽车可开上渡船从霞山驶达南三岛。

    2011年,南三大桥建成通车。

    现如今,南三岛更是跃升为湛江“一湾两岸”城市规划中极具活力的滨海旅游示范区……

    每一个坚实的脚印背后,都凝聚南三人对发展的向往和努力。一部南三岛的历史,就是一部南三人自强不息、团结互助的发展史。

    十岛联一

    我们让时光倒回到解放前。

    此时的南三,十座弹丸小岛孤悬大海,雨打飘零。每当大潮来袭,庄稼被淹没,房屋被冲塌。人们仰天长叹,谁能拯救南三?

    国家解放,万象更新。十个小岛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1950年,政府号召筑堤联岛,人民一呼百应。一场声势浩大的堵海战斗在这些岛屿上打响了。南三岛人民顶烈日冒严寒,靠着锄头、粪箕等简陋的劳动工具和钢铁般的肩膀,手铲肩挑,4万人口的南三岛人出动了130万人次的劳动力,花了8年的时间,多少干部跳进激流,带领南三岛人民用血肉之躯,在汹涌的波涛之间筑起了长城,撬起200多万立方米的砂石,垒起62条大坝,将10座小岛联在一起,让龙王从此不敢造次,南海不再嚣张。

    以前,南三岛干旱、风、沙、海潮灾害频繁,房屋、土地、农作物常常被湮没、毁坏,严重威胁人民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存,人们苦不堪言,并逐渐开始尝试植树造林抵挡风沙。据资料记载,南三岛部分乡镇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就已种植木麻黄树,但是种植规模不大,多是居民零星种植,还是无法抵御风沙肆虐,往往是东边种了树,西边又来了风沙,没能起到效果。

    上世纪50年代初期,地方政府经过讨论决定,要植树造林,消灭南三沙灾。全岛人民响应号召,热情高涨,播种育苗,誓要造出一座绿色长城。至60年代初,全岛营造出8条防护林带连成一体,形成浩瀚林海,覆盖了全岛三分之一的土地,也是全国最大的木麻黄防护林基地之一。到1965年,全岛树林面积超过6万亩,长二十多公里,宽三至五公里,蔚为壮观。南三岛的造林工作成绩突出,闻名全国,得到众多嘉奖。197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考察团还曾专门到南三岛考察造林工作,并表示高度赞扬。著名书画家关山月也以南三岛木麻黄为题材,创作了国画《绿色长城》,以前所未有的题材和新颖的创作手法,在当时的画坛引起轰动。

    岛联了,水堵了,小筏扁舟在岛上交往已成为历史,路不再漂荡。林绿了,沙固了,沙地上留下了脚印,也踏出了路。人们交往多了,不再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但脚下的路是沙土,是小道,车还无法行走。政府急民之所急,带领南三人民又经过一年多的苦战,筑起了一条长18公里横跨东西的贯岛泥土公路。

1234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海上“小蜜蜂”焕新再启航  “海洋石油165”平台完成升级改造开赴油田采油
  • 湛江东海供电局开展“悦”读体验活动
  • 科学“赶集”掀热潮  湛江“三下乡”科普盛宴启幕
  • 2025中冠联赛吴川赛区4月27日开赛
  • 湛江市体验“中医药文化”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启动
  • 湛江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