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遂溪县洋青镇芝兰村委会深坭塘村芝福堂——信和乡抗日联防委员会遗址

解码雷州半岛民众抗日的“联防密码”

2025-07-31 09:05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策划/黄康生 采写/记者杨雅丽 通讯员林巧莹 摄影/记者殷翊展

在遂溪县洋青镇芝兰村委会深坭塘村,“芝福堂——信和乡抗日联防委员会遗址”古朴矗立。日前,记者踏入这片承载厚重历史的场地,一组栩栩如生的抗日勇士铜像率先映入眼帘,勇士们姿态各异,或紧握武器、或瞭望警戒……

步入芝福堂,墙面展板清晰回溯日军侵占雷州半岛的暴行与中共遂溪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同仇敌忾、奋勇抗敌的历程:深坭塘抗日自卫队成立、击退进犯的日伪军、信和乡抗日联防委员会诞生……桩桩史实在图文间重现当年热血抗争。

在这里,雷州半岛民众以血肉之躯铸就联防长城,用智慧与勇气书写抗日传奇,仿佛能听见当年螺角齐鸣、枪声阵阵,触摸到那段全民皆兵、众志成城的滚烫历史。

芝兰村党总支书记卜权、 村民卜王带着孙子、外孙女,一同参观芝福堂信和乡抗日联防委员会遗址。

首枪惊雷:

民众自卫队的诞生与亮剑

1943年的雷州半岛,日军铁蹄肆虐,遂溪沦陷后的土地上,反抗的火种正在悄然点燃。此年夏,在中共遂溪党组织的部署下,共产党员李晓农以教书为掩护到深坭塘村秘密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队伍。迅速组建起由七八十名身强力壮的村民组成的深坭塘民众抗日自卫队,卜建中任队长。这支农民武装,打响雷州半岛共产党领导的联防武装抗日第一枪。

数天后,驻洋青的20多名伪军窜至园塘仔村扫荡,抓人抢粮。自卫队闻讯而动,手持简陋刀枪直奔战场,击退进犯的伪军。这场战斗中,自卫队成功夺回被抓群众和物资,首战告捷的消息像野火般传遍遂溪大地。首胜背后,是党组织周密的准备:疏散老弱妇幼与财物的“坚壁清野”策略,让队员无后顾之忧;将自卫队分为一线基干队员与二线预备队员的梯次配置,既保证了战斗力量,又兼顾了村民常态生产;扩充武器装备的紧迫感,更让这支农民武装逐渐褪去“土气”,初步掌握武备。

“当时没有正规训练,全凭一股血气和保家卫土的决心。”芝兰村党总支书记卜权向记者介绍:“卜华周是咱村参加过抗日的老干部,我小时候就常听他讲抗战故事。有时村里搞活动、进学校宣讲,都请他讲当年的烽火岁月。80多岁仍下地种田,不忘教导年轻人传承抗日精神、爱国爱民,以行动诠释信仰。他90多岁离世,其精神指引着村民发动群众、教育后代,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

 卜权向记者讲述抗日故事。

联防成网:

从一村自卫到全乡联动的跨越

深坭塘的胜利,为雷州半岛的联防抗日斗争提供了鲜活样本。1943年9月,在中共遂溪党组织的推动下,以深坭塘村为中心的信和乡民众抗日联防委员会在芝福堂成立,推选卜登勋任主任,梁立(梁怀明)、卜建中任副主任,李晓农以文书身份执掌实际领导权。信和乡民众抗日联防委员会代行乡政府的权力,统一指挥全乡的抗日联防斗争及各项工作。联防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遂溪人民的抗日斗争从“各自为战”升级为“区域协同”。在武器扩充方面,委员会发动群众积极买枪,仅深坭塘村就购置了60多支步枪,整个联防区共筹集到200多支七九步枪。在武装整编上,成立了信和乡武装常备队,以深坭塘的骨干队员为基础,融入共产党员骨干力量,并分设三个小队,打造出一支机动打击力量,同时强化了党对武装的领导。在战术创新上,各村自卫队配合常备队,采用“放排枪”“穿插游击”等战术,利用甘蔗园、田基等地形作掩护,以灵活战术弥补了装备上的劣势。

“联防的精髓,在于把20多个村的自卫队拧成一股绳。”遂溪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程哲鸣介绍,联防区覆盖约一个半乡7000多人口,400多名队员手持400多杆枪,形成“一村有警,全乡支援;一乡遇敌,全域联防响应”的作战体系。

采访期间,记者看到村民卜王带着从东莞返乡的孙子与外孙女,一同参观芝福堂。行至芝兰村委会名人展板前,卜王手指“卜国柱”的介绍,满是深情地讲述:“这是我大伯,他父亲卜登勋当年任职信和乡抗日联防委员会主任,那时的指挥部就设在芝福堂。这里曾是发动群众抗日的前沿阵地,也是传播革命火种的抗日夜校,后来还用作学校。”受先辈精神感染,卜王叔叔家的儿子投身军营,用实际行动续写家国担当。

 遂溪深坭塘抗日星火纪念碑。

烽火淬炼:

三次经典战斗见证民众力量

在信和乡联防区的抗日史册上,三次关键战斗镌刻着民众武装的智慧与勇气,彻底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43年11月,驻洋青日伪军200多人分三路进犯,企图包抄深坭塘。然而,敌人刚过百桔河,就遭到百桔仔、桐油村自卫队的阻击。螺号声成了最有效的“通讯密码”,深坭塘常备队、各村自卫队按预定部署驰援,喊杀声与枪声在田野间回荡。敌人被分割包围,最终抬着尸体狼狈撤退,联防区军民无一伤亡。

同年11月,村民卜炽的壮举成为这段历史中最动人的篇章。这位50多岁的普通农民在甘蔗林被日军抓住后,面对审问始终沉默,趁敌不备夺过日军曹长的指挥刀猛砍,随即钻入密林脱险。“卜炽爷的勇气体现在骨头里!”当天,围坐的老人向记者讲述这段传奇时仍难掩激动。记者跟随卜权走进深坭塘抗日纪念园,在“卜炽夺刀勇杀日军曹长”的墙绘前,卜权指着画面生动还原:“当时他孤身一人与日军周旋,用最原始的武器捍卫尊严,这种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我们。”

1944年春的战斗更显联防战术的威力。400多名日伪军携炮兵、骑兵、铁甲车来袭,分三路企图包围联防武装。联防军民依托预设阵地,以“集中火力打集群,分散游击避炮轰”的策略应对。战斗持续至午后,敌人留下十五六具尸体、1匹死马和大批伤兵仓皇逃窜,而联防区仅牺牲3人、负伤3人。这场战斗,让“民众联防”的旗帜在雷州半岛高高飘扬。

精神传承:

从抗日烽烟到时代回响

芝福堂悬挂的“遂(溪)廉(江)边抗日根据地示意图”,勾勒出敌后斗争的战略版图,见证先辈们以热血筑牢的防线。“这是先辈们用鲜血画出的‘胜利轨迹’。”卜权介绍,1944年8月,深坭塘自卫队与信和乡常备队部分成员参加老马抗日武装起义,编入遂溪人民抗日联防大队。

信和乡抗日联防的历史,是一部民众觉醒和团结的史诗。从自发抵抗到有组织联防,从一村作战到全乡联动,其蕴含的“群众路线+灵活战术+统一指挥”胜利基因,至今仍具启示意义。如今,芝福堂不仅是红色教育基地,更成为“人民战争思想”的活教材——在这里,处处都在昭示:民心向背,才是战争胜负的终极密码。

“纪念园一期基础项目已如期完成,因资金暂缺,原计划的抗日雕像等设施暂搁置,但保护红色遗产、弘扬革命精神的决心不变。”卜权表示,未来,希望将以抗日革命遗址为依托完善纪念园,彰显人民联防抗日气魄,为后代筑牢精神根基,意义深远。同时加强村内基建,规划农家乐、果蔬种植区等,既丰富村民生活,更以“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王闻闻
值班主任:罗颖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恒燚1号”迎来投产后首个丰收季  深海珍馐起捕上市
  • 首艘国内货轮抵达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码头
  • 全市约5.2万名干群齐行动  合力清除蚊虫孳生地
  • “潮起状元里·扬帆百千万——我想我是海”小林主题漫画摄影展举行
  • 鲜美赤坎 缤纷暑假——“异彩童诗绘:中国原创优美童诗画展”开展
  • 干群同心齐动手  赤坎区筑牢蚊媒传染病防控防线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