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虾,对于湛江人来说并不陌生,不过很多人不知道,在湛江养殖面积较少的大头虾,却是南方重要培育种苗。“在珠三角及长三角地区,大头虾肉质鲜甜、价格亲民,是市民餐桌上常见的美味。”近日,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朱春华教授告诉记者说。湛江大头虾的引进和发展,朱春华教授功不可没。
10多年前,随着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技术的突破,素有淡水虾王之称的大头虾位置开始动摇,加上疾病蔓延、生长速度慢等原因,导致大头虾在湛江遭遇冷落。经历10年沉浮,大头虾价格逐年上升。近几年,我市从泰国引进一批生长性能优越的大头虾种,其养殖、推广能否重塑往日辉煌?
科研人员在虾塘作业。
外地结缘,建立基地
罗氏沼虾俗称大头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臂大虾,是一种大型淡水虾,原产东南亚。在沿海地区养殖淡水虾,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毕竟湛江人还是偏爱海虾,因此湛江仅作为选育种和种苗生产基地,向珠三角等地提供种苗。”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朱春华教授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94年,朱教授作为外派技术人员,到江门开展罗氏沼虾的育苗生产技术服务,这是他初次接触大头虾。1995年,在广西北海,当时作为“87扶贫”的水产项目之一,大头虾在这里安家,他也因此与大头虾结缘。
大头虾生命力旺盛、抗病能力强,市场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在珠三角地区的市场销售价格,曾高达120元/公斤,在那个年代,还真不是一般人吃得起的。”朱教授说,这是大头虾的黄金时期,不少人纷纷引进虾苗开始饲养,虾苗价格都高达800—1000元/万尾。
“大头虾虽然是淡水虾种,但是种苗生产需要海水和良好的温度条件,湛江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1995年,朱教授将虾种带回湛江,在廉江建立种苗场,培育虾苗供应给珠江三角洲的养殖户,养殖生产区主要集中在肇庆、江门、中山、珠海和番禺等地。1996年开始,遂溪、麻章、东海岛、廉江、雷州等地陆续建立种苗基地2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