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在虾塘作业。
价格波动,陷入困境
1997年—2003年,大头虾因具备生长快、食性广、肉质营养成份好以及养殖周期短等优点被广泛养殖,市场价格虽然有所回落,但依旧保持在60—70元/斤,虾苗的价格也从800元/万尾调整至500元/万尾,这对于养殖户来说还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2003年后,随着南美白对虾进入湛江养殖业,稳坐“一哥”位置的大头虾开始动摇了。“南美白对虾的生长周期更短,且产量极高,当时虾苗价格高达600元/万尾。”朱教授说,经淡化养殖研究后发现,该品种适合在低盐和淡水的虾塘生存。
大头虾的价格受到冲击后直线下滑,种苗价格从800元/万尾跌至30元/万尾,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养殖户血本无归,大部分人开始转养南美白对虾。”朱教授说,大头虾陷入困境。
种苗退化,“铁虾”蔓延
造成大头虾价格下滑的另一原因是种质资源问题。罗氏沼虾很少进行良种选育,因此种苗严重退化。另外,虾苗的免疫力下降,病害由少变多,加上养殖的池塘水环境难以控制,大头虾出现的问题也不断增加。
因种质退化问题,大头虾苗种生产成数不稳定,广东地区从养殖大头虾30万亩逐渐缩减至15万亩,年产量也由10万吨减至5万吨。
朱教授说,从2011年开始,因虾苗供应紧张,养殖户到处找苗,“铁虾”问题也在蔓延。所谓“铁虾”是指罗氏沼虾长到5cm—6cm时就出现脱皮少、生长缓慢,但是这种虾并不会死亡,依旧正常吃料,两个前爪反而会长的很长,有铁虾的虾塘产量往往很低,饵料系数很高,养殖户严重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