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境内,面积1.9万公顷,1990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生态系统。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我国现存红树林面积最大的一个自然保护区。
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既是留鸟的栖息、繁殖地,又是候鸟的加油站、停留地,成为国际候鸟通道。除了众多的鸥形目、雀形目等留鸟外,每年秋冬季,还有大量的候鸟(包括鹤类、鹳类、鹭类、猛禽类等)在从日本、西伯利亚或中国的北方地区飞往澳大利亚的途中需要在保护区停留,使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成为中日、中澳国际候鸟的通道。
据初步调查,红树林中的鸟类达 194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有 7 种,广东省重点保护名录 34 种,国家 “ 三有 ” 保护名录 149 种,中日候鸟条约 80 种,中澳候鸟条约 34 种,中美候鸟条约 50 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1 种,附录Ⅱ 7 种,列入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易危鸟类 4 种。
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红树林资源,为林内和海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2002年9月湛江海洋大学红树林生物多样性调查队对雷州半岛6个红树林区的鱼类和贝类进行了清查,清查结果表明,雷州半岛红树林区有贝类3纲38科76 属110种,有鱼类15目58科100属127种。贝类以帘蛤科种类最多,达20种;发现我国大陆沿海为首次记录的有皱纹文蛤、绿螂、帽无序织纹螺、鼬耳螺4种。鱼类以鲈形目居绝对优势,有27科49属65种。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中贝类有28种、鱼类有32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