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钟情粤剧的“90后”花旦

2016-01-28 10:12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文/谢文雅 李嘉诚 图/李忠

    从“跑龙套”到当家“花旦” “将勤补拙”出成果

    “与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入行才知道原来学习粤剧很辛苦,除了要练声、学习基础知识,还要练功。开一字马两腿要与墙壁平行、练姿势常常一个动作一定型就是一小时、走圆台时大小腿还要分别夹着两个鸡蛋练习,鸡蛋掉地或破裂就要被罚,那时常常练到哭鼻子。”

    离开父母到艺校的日子,对于13岁的文慧来说,许多艰辛难以言明。系统训练仅两年后,15岁那年,文慧终于凭着自己的努力与天赋,获得广东省第三届四洲杯粤曲大赛新人奖,并出演了自己的首部折子戏——《昭君出塞》。

    2009年,从小孔雀粤剧学校毕业后,文慧进入了湛江粤剧团,从跑龙套做起,在“虎道门”观看和模仿前辈演绎,但凭着扎实的功底、极具感染力的唱腔和生动的表演,她很快便成了湛江粤剧团的当家花旦,出演了《秦香莲后传》、《风流才子》、《双枪陆文龙》等经典作品。

    从演“小旦”到“花旦”,文慧把这一切成绩总结为自己的将勤补拙:“艺术学无止境,想演好一个角色需反复揣摩,每当受到戏迷的夸奖,我都会告诉自己还有进步的空间,要加倍努力,争取他们再次看到我的演出时会觉得更好!”

    忙时每月演出30余场 戏迷的赞赏是“鼓励”

    近年来,粤剧市场繁荣发展,体制改革后的湛江粤剧团在粤西地区日益占据了主要地位。去年,剧团演出近300场,最忙时文慧一个月演出达30多场。

    “与拍戏不同,粤剧演出是一次过的,没有重演,这也要求演员要背熟台词、记熟动作,将最好的表现展示给观众。我们最多试过一个月排七、八部戏,几乎连睡觉时都在背台词。虽很累,但对于热爱粤剧的我们,每次上台都是种享受,每次得到戏迷赞赏都是种鼓励。”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粤剧,振兴粤剧的发展,剧团开展了粤剧进校园等活动,并加强了与同行间的切磋和交流。湛江粤剧团副团长吴剑鸣告诉记者,湛江是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城市,粤剧在湛江更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也是他自1995年进团以来一直坚守在湛江粤剧团的原因,希望能带领和培养更多像文慧这样的年轻演员,更好地服务粤西地区的粤剧发展。

1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遂溪县江洪笑口滩:房车聚五湖 滩涂起“新家”
  • 十五运会跳水男双10米台决赛  “湛将”朱子锋和搭档为广东队摘得银牌
  • 广东队夺跳水女双3米板金牌
  • 2025年湛江市“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全市总决赛开幕
  • 婵宝女双3米板决赛现场 开启带娃模式
  • 无永远冠军 唯热爱永恒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