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残疾人大多都经历过一段非常痛苦的岁月,但,他们都先后意识到,残疾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痛苦伤心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坦然地去面对残疾,勇敢地去抗争,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残疾人是弱势群体,如今,在社会的关心关爱下,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选择了自食其力,希望从受保护的角色中走出来,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5月1日《湛江日报》)
在劳动节读这则消息,笔者要为那些自食其力的残疾人点赞。笔者以为,残疾人就应该知道,自己也有天赋与潜能。有一则寓言说,古代一位老人有三个残疾的儿子:一个双目失明,一个驼背,一个跛足。于是,他便叫失明的儿子算卦,叫驼背的儿子搓麻,叫跛足的儿子纺线,结果一家衣食无忧。这位老人是明智的:他没有让残疾的儿子在“等、靠、要”的无奈中度日,而善于因势利导,让儿子成为自食其力的“有为”者。而他的儿子是幸运的,他们能在父亲的帮助下,发掘好自身的潜能,找准人生定位,从受保护者的角色中走出来。
唐代诗人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笔者想,如果残疾人发掘好自身的潜能,就能与健全者一样,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为社会作出大贡献。事实上,古今中外,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奋发有为的残疾人太多了:司马迁写成千古绝唱《史记》,为后人传颂;张海迪高位截肢后,仍能自学成才,在文学等诸多方面有建树,受人景仰。
诚然,残疾人要发掘好自身的潜能,要比健全者付出更多,需要全社会的帮助。政府在基本生活保障、医疗康复、教育和就业等方面,应加大对残疾人的扶助力度;相关部门应根据残疾人的兴趣落实他们的工作,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我们身体健全者,要尊重残疾人的就业选择,多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帮护。但愿在全社会充满爱的大家庭中,残疾人都能做到人尽其才,自食其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