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廉江一公众号传出一则虚假新闻称“廉江一家五口吃菠萝中毒,母亲当场死亡。”该消息引发众多市民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引起了一阵轰动。在徐闻菠萝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对果农来说,这一消息无疑是雪上加霜。昨日,经记者核实,网传的菠萝中毒消息与事实不符,该事件发生于去年4月23日,而且引起食物中毒并非菠萝,而是牛奶。(5月2日《湛江晚报》)
网络时代,尤其在我们日常社交使用的微信朋友圈里,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有的信息甚至让人难以分辨真假,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有的信息本来是虚假、故意捏造、经不起事实推敲,可是却采用了种种夸大的方式进行传播,直叫人信以为真。这类造谣、传遥的行为,既属于违法行为,而且每个网络人应时刻警惕并且“敬而远之”。
一些微信公众号为了博取网民对文章内容的“阅读数”、“点赞”数量,甚至借机牟利,故意散布未经核实的信息,或者虚假信息。于微信公众号本身来说,短时间内可以赢得网民的转载、评论、点赞,可殊不知,这类虚假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影响范围甚广,网民在不知事实真相的情况下,“跟风”传播虚假信息,到头来引起市民焦虑、恐惧、不安情绪。然而,真相并非如此,带来的是一场虚惊,着实不该。
因此,微信公众号应有“公众”的服务意识,而不能随意散布虚假信息,甚至成为造谣、传遥的“带头人”。道理很简单,网民之所以关注微信公众号,必定有网民的兴趣所在,或这个公众号内容丰富,可以获得学习资源;或这个公众号的信息客观真实,值得信赖。站在这个角度而言,网民对微信公众号的关注也是源于对其的一份相信,微信公众号发布每一条信息岂能如此儿戏,最终让网民跟着犯错?
说到底,微信公众号就需要有公众号的“范儿”,切勿造谣、传遥,切实维护网络有序的秩序,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为网络的一片干净天空作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