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产地证作为开拓国际市场的一把“金钥匙”,有力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是,一些国家地区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3日,记者从湛江检验检疫局了解到,国外以退证查询作为隐形壁垒,极大影响了自贸协定红利释放,我市外贸企业须警惕。
据了解,随着我国自贸区战略的加快实施,特别是自去年12月20日中韩、中澳自由贸易区协定正式实施以来,湛江辖区内企业逐步享受到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带来的关税减免、订单增加、客户稳定以及市场多元化的利好,区域性产地证呈大幅增长。今年一季度,经检验检疫部门签发的各类原产地证书2238份,签证金额1.4亿美元,共为湛江出口企业减免关税380多万美元,其中区域优惠原产地证书687份,签证金额2907万美元,增幅高达53.69%,区域优惠原产地证已成为“湛江制造”产品进入自贸协定国家市场的“金钥匙”。
然而,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一些国家地区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外原产地退证查询呈现滥用趋势。据了解,一季度,我国共收到进口方退证查询2000余份,查询内容涉及到原产地证书真实性、准确性、原产地标准、直运规则和生产商等各方面的内容。查询产品主要为出口钢铁、机械设备、有机化学品。查询国家以东盟尤其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越南为多。
据悉,根据国际行政合作原则,当进口国海关对原产地证书有疑问时,可以进行例行查询或专题查询。查询国部分海关对货物采取暂缓或取消给予关税优惠待遇、暂缓放行等措施,将导致企业不能及时享受关税减免,延长清关流程,极大影响了自贸协定红利释放。
对此,检验检疫部门提醒我市外贸企业:应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减少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产业重合度。同时,进一步提高原产地证申报水平,如实准确填制原产地证书,以充分利用原产地优惠政策开拓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