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领导要坐飞机去外地开会,按照公车使用规定,在市区内不安排公车送站,但有人以领导可以适当照顾为由,要求办公室想办法给领导送送。
显然,讨好领导只是其一,但改革新规进入不了思想,难扭转观念,才是导致改革存在不落地现象的根源。
公车改革政策出台,相关配套措施跟进,各类补贴到位,一般干部能够遵守的,而领导干部就可以不遵守,根本上看,因为领导干部掌握着各类资源,可以“摆平”事情,让改革的维护者对其违规行为敢怒不敢言,不得不采取默认。
公车改革面前,一些领导干部如此,在其他改革方面呢?同样,只要有权力在手中,有公共资源可以支配,凡是违背自身利益的改革事项,包括一切改革正能量,都可以在那个权力的圈子里披上各种外衣,逐步将它消磨掉。
更新观念,首要提高认识。在权力与利益面前,摆正位置。权力是人民给予的,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强大正能量,为人民谋利益。同时,权力的利益保障,也是配套的,是科学、公平、公正的。看不清楚这一点,继续旧的一套做派,继续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阻止改革新政落地,时代不允许,人民也不答应。
更新观念,要强化实践环节。改革事业欣欣向荣,人民群众欢欣鼓舞,各级的福利待遇也得到较大改善。领导干部面对如此大好形势,要反思来之不易,倍加珍惜机遇,坚定支持和融入改革,彻底抛弃不合时宜的想法和做法。有条件的地方,要运用反面典型,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引导各级领导干部遵规守纪,防微杜渐,切实发挥好表率作用。
更新观念,需要外界监管。规定变了,对违规行为的处罚也出台了,关键要落实。纪检监察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把监督细化、深化,贴近权力部门、岗位和人员,实行24小时全天候有效监管。遵循“民不告,官不究”的传统法则,一味地当“救火队”,不正之风就会悄然滋长,改革的阻力也会不断增大增强,让改革止步不前,甚至回到以前。
只有提高认识、强化实践、加强监管,才能不断转变观念,把言行统一到中央关于改革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上来,确保各项改革政策落地开花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