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市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目前已投入资金5.55亿元,其中乡贤老板捐资2亿多元,被吴川市民称赞为“乡贤反哺母校”新现象。 (5月23日《湛江日报》)
吴川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投入资金5.55亿元,其中乡贤老板就捐资2亿多元,这庞大的社会捐资是乡贤们的爱心汇聚。在知悉家乡实施教育创强工程后,在外地创业的乡贤老板们,纷纷回乡参与创强建设与捐款。2亿多元的捐资,让人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他们的赤子之心,爱乡重教的热情也温暖了乡亲们。
城市发展离不开乡贤,地方基层的发展更少不了众多乡贤们的努力。在基层农村,一般存在着两种乡贤,一种是“在场”的乡贤,另一种是“不在场”的乡贤。有的乡贤扎根本土,把知识文化传递给村民,为了家乡的发展一直埋头深耕;有的乡贤出去奋斗,有了成就再回馈故里,虽然人不在当地,但仍通过各种方式关心和支持家乡发展。可以说,社会乡贤或运用知识,或依靠财富,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
港城的建设发展从来不缺社会乡贤的热心参与。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光明小学从“麻雀“小学华丽变身”凤凰“,正是社会乡贤的努力使然。近日,这个仅有40多名学生的“麻雀”小学迎来了新教学楼奠基的日子,而新教学楼上百万元的建设资金全部来自爱心人士的捐赠。在热心人士的奔走下,重建小学的计划出炉。倡议发出后,从南三走出去的爱心人士和优秀校友纷纷响应,慷慨解囊(据5月19日《湛江日报》)。其实,社会乡贤不仅仅活跃在教育领域,对于乡亲们的一些燃眉之急问题,他们往往也不吝于伸出援手。前段时间徐闻菠萝滞销,锦和镇红星村农民黄华荣就有4000多斤菠萝无人问津,来自深圳商会的社会乡贤等出资将其全部买入,助其渡过了难关。(据5月6日《湛江日报》)
这些乡贤,他们虽远在他乡,却心系故里。每当家乡需要帮忙,他们都义不容辞,用在外拼搏所得回馈家乡,从不忘记当年家乡一山一水哺育了他们。不论走得多远,社会乡贤心头都有一股乡愁牵挂着,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就是从家乡飞出去的“不断线的风筝”。他们的担当和热情,值得敬佩,值得喝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