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市举行乡镇卫生院“五个一”设备装备救护车项目验收交车仪式,74辆崭新的救护车将分配到74个乡镇卫生院,加上此前已经配备救护车的部分乡镇卫生院,至此,我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救护车,实现全覆盖。(5月24日《湛江日报》)
救护车,是生命的救护车。我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救护车,这对生活在基层农村的广大群众来说,可谓一大利好。此举丰富了基层乡镇医疗资源,改善了乡镇医疗卫生环境,村民到当地乡镇卫生院看病也更有保障了。
在生活中,我们在大街上不时会看到救护车呼啸而过,那“哔咘哔咘”的声音,让人闻之不禁心头一紧,因为我们知道,那是一场与生命的赛跑。在实际需要出动救护车的时候,往往意味着患者的情况十分危急,早一分钟让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就会有多一份生的希望,而耽误了一分钟的救治,则距离死神就近了一步。然而,过去一些基层乡镇卫生院仍处于救护车空缺的状态,需要出动救护车时,只能依靠县级医院的救护车下来,可谓耗时又耗力。如今,我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救护车,实现救护车全覆盖,架筑好患者救治的“生命通道”,提高了基层急诊急救水平。
然而,要让救护车发挥好救死扶伤的效能,切实地令“生命通道”畅通无阻,必须要强化跟踪管理与事后监管。只有跟踪管理与事后监管做得好,才能让群众用得起、用得好救护车。因此,救护车的日常运营要建立起相应的监管制度,科学制定好救护车的收费标准,坚决杜绝乱收费。同时,要注意救护车的维护保养,对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让其熟悉救护车设备的使用
基层医疗资源相对薄弱,一些乡镇地方村民仍存在看病难的问题,救护车实现乡镇卫生院的全覆盖,可以说,补齐了基层医疗的其中一个短板。相对于市区医院,乡镇卫生院设备、环境、人手等尚不完备,因此,很多村民宁愿跑到市区,也不愿到乡镇就近接受诊治。
如何补齐基层医疗的短板,缓解村民看病难?为此,我市积极推进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契约式服务的形式,为村民提供主动、综合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据4月15日《湛江日报》)。笔者认为,从坐诊到上门服务,此举是弥补基层医疗短板的有益尝试,值得推广。
期望补齐基层医疗更多的其他短板,让基层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医疗资源,让他们的生活获得感更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