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麻章区财政局扶贫三年回头看,副局长吕珠明带队进入太平镇北山这个省贫困村,三年扶贫旧村换新颜,水泥路直通村场,家家饮上自来水。村支书陈妃菊笑说,北山村扶贫很有针对性,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更是扶出6000多村民的外出创业之路,让81户贫困家庭走上脱贫致富路。
为村民建新房
一路都是水泥硬底路,记者来到北山行政村彭山自然村,600多人的小村尽管小楼不少,却显得有点冷清,一路只见几位老人在树下纳凉,陪同的村干部陈和哉笑说,年轻的都外出打工了,这是我们北山8条自然村发展的最大特色。
沿着村道胡同,来到昔日村中最贫困的农民彭绍玲的家,大门紧闭。陈和哉正准备打电话,彭绍玲嘟嘟地开着摩托车赶回来了,笑说,今天没出村打工,到田里打理花生回迟了。
彭绍玲在门口地下美美地抽口水烟,然后打开大门,院子内是一栋新建的平楼,五个房间。彭绍玲说,以前家里穷,一家人都住在没墙的草棚里……
2014年,在扶贫工作人员帮助下,一栋100平方米的平楼建成了,让彭绍玲一家子激动得几天睡不着觉。“看着这新房子,我心里就踏实!”彭绍玲脸上笑开了花。
彭绍玲夫妇勤劳朴实,为何如此之穷困呢?彭绍玲苦笑说,全家就1亩多水田,没有坡地,每年就种点水稻,没有什么经济收入。
2013年,麻章区财政局“规划到户”扶贫进入他的家,看到实际情况,给他提供种子肥料,把早造田改种经济作物花生。同时,帮扶他把新房子建成。请来专家进村进行技能培训,解决他一家子就业难问题。与外地公司联系,让他的儿女外出打工;联系本地建筑工程队,让彭绍玲农忙之余到工程队打工赚钱。目前,一家人每月的收入近10000元,彭绍玲一说起这些就笑了。
村民打工致富
北山有8个自然村,6000多人,人均耕地不足两分,并且田地多为贫瘠沙土石,经济作物发展不起来,村民普遍贫穷,村中到处是富余劳动力。
陈和哉说,扶贫队进村后,找出穷根,有针对性地搞好劳务合作,三年间让全村2000多村民外出务工经商,让村里富余劳动力变成致富劳动大军。
同时,投资400多万元,建成几条水泥村道,建成3个自来水塔,解决全村行路难、饮水难、就业难等问题,改变村容村貌。引进投资主体,发展养蛇场,让有资金有技能的老板进村带动村民养蛇,村扶贫资金以入股形式加入,81户贫困户每年可以分红。
这一系列的扶贫措施,让北山村充分“活”了起来。彭绍玲说,家里流出哗哗自来水,外出的儿女汇钱回来,这与以往完全不一样了。更让他们高兴的是,村子也变靓了,以前北山没一条水泥路,现在8条自然村村村通水泥路,饮水难困扰村民几十年,现在家家饮上自来水,以前村里处处是游手好闲的青年仔,现在全都外出打工赚钱了。村里每年还有蛇场分红,日子越过越如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