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将与时俱进,有效探索志愿服务新手段,整合有效的社会资源,通过各县(市、区)基层的各志愿者组织,把想成为志愿者的市民、想招募人手的志愿组织、想建立活动项目的团体、想做公益的企业、想推进志愿工作的单位都衔接起来,以引导策划、组织落实、监督检查的方式,开展影响力更大、覆盖范围更广的志愿服务活动。(5月24日《湛江晚报》)
志愿者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不计物质报酬,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因此,志愿服务本质上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本来,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但是,在“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之下,不少公共领域的服务都可以由志愿组织或者非政府组织来提供,而且其效率也比由政府直接提供更高效,这是志愿服务的优势。
志愿服务不计报酬的特性,决定了它必须在比较发达的经济条件下才可能生长得更好。因为,一般来说,个体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他所追求的仅仅是自己个人的快乐、个人的利益,但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就会有一双“无形之手”引导他去达到另一个目标。这双无形之手就是市场经济的力量,而这个目标就是整体的社会效益。“由于追逐他个人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效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230多年前,亚当·斯密就对此做了经典的表述。
不过,在经济条件相对欠发达的情况下,要让“无形的手”更好地发挥作用,“有形的手”必须要助推一把。比如,政府财政对志愿服务的购买,让志愿服务有了基本的经费保障,志愿服务的效果、数量和质量都会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正是我市和国内其他城市的经验之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