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超体企业策划有限责任公司团队在进行线上运营推广。张敏 摄
作为湛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首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近年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不仅培育出了湛江高新区第一家众创空间——创客观,成为线上线下交流平台和可持续网状有机生态体系的创业社区,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成为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孵化基地。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湛江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吸纳科技型企业31家,累计吸纳就业人员300多名,入驻企业累计营业收入近6千万元,累积纳税120多万元。
提供“超市式”服务
走进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不禁让人眼前一亮。近3500平方米的孵化场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建有一个1500平方米的创客空间和500平方米的创客咖啡室,不仅为企业提供了较为完善的软、硬件条件,配备高速专线宽带光纤与国际互联连接,还有多功能会议室、会客接待室、资料室、培训教室等共享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该中心通过不断整合社会服务资源,打造了信息、中介、技术、培训和商务等五个服务平台,提供导师辅导、市场开拓、企业融资、人才培训、项目申报、专业技术等创业服务。引入会计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企业管理、财务等各类咨询服务等一系列“超市式”的创新服务,为入孵企业和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的创业辅导、孵化服务和企业创新增值服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科技创业服务体系。
为支持孵化器的发展,开发区党委、管委会出台了《关于加强孵化体系建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意见》等优惠政策,对入孵化的企业进行租金优惠和各项创新支持,累计减免企业和团队租金100多万元。
扶持企业快速成长
在该孵化器的扶持下,一批创新型企业得到快速成长。湛江市顺正网络有限公司开发的“顺正付”系统,已实现手机扫码支付,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开发的“爱赏”支付平台,已应用在医保支付方面。该公司拥有多项软件专利,年营业额达1000万元以上,目前已毕业。
由我市大学生创业明星吴水仙为首的团队成立的湛江市勇者体育文化有限公司,入驻孵化器后着力构建“互联网+场地+粉丝(个人会员、单位团体)+休闲娱乐的体育服务活动”运营模式,整合大众体育产业链的内容与服务,为大众体育产业机构或个人降低运营成本。目前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正在办理国家“青创版”上市手续。
“现在我们公司的员工已经从原来的9人增加到20多人。”湛江超体企业策划有限责任公司男人邦总经理王世超说,该企业是由广东海洋大学、岭南师范学院等高校学生自主创立。而他本人在广东海洋大学就读大三时就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创业开创了超体企划公司。目前,他是该项目的总经理。
据了解,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营销策划、活动策划和互联网线上运营推广、企业管理咨询,自2015年8月入驻孵化器以来,在各方的支持下,取得了迅速发展。今年1月,超体企划开始裂变创业,用“平台+个人”的创新商业模式裂变成微女郎线上运营团队、男人邦线下运营团队、创新商社O2O实体俱乐部三个团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孵化器内有20家企业,服务、培训和辐射的企业(团队)达到3000家左右。
打造国家级孵化器
梦想从这里启航,创业在这里出发!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帮助不少青年创业者圆了创业梦,该孵化器提供的服务几乎包括了创业企业从种子到成长、壮大所需要的各项服务,全程式、立体型和一站式的服务,让企业足不出户就能获得全面、优质的科技服务。
据统计,目前该孵化器在孵种子企业(子孵化器)20家,孵化毕业2家企业;创客空间入驻创客团队30个,其中大学生初创团队16个。吸纳从业人员300多名,孵化器内企业团队到目前为止共获得知识产权总数39件,发明专利公布、授权量13件,外观设计专利8件,实用新型专利数7件,软件著作权及商标11件。入驻企业、团队累计营业收入近6千万元,累积纳税120多万元。
该孵化器同时作为高新区科技部门开展政策宣讲、科技培训、知识产权讲座等活动的主要平台,已纳入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湛江基地工作站,成为湛江高新区培养科技类创业人才,聚优秀辅导资源重要基地。
据了解,开发区党委、管委会提出借申报国家级高新区的契机,按照国家级孵化器的要求做大做强高新区孵化器,决定拿出土地建设高新区孵化器大楼,在目前孵化器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将其打造成国家级孵化器,成为湛江市创新创业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