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吴川塘缀镇张炎纪念中学发生一起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引起了当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一些大的中学作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做好食品药品的群众性监督,维护好食品药品的良性发展,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要履行好这份“义务”,,监管乃重中之重。食品药品的发展都靠消费者存活,那么如何让这部分消费者“偷偷摸摸”的监管得到回复,得到安全保障,才是当前改革必须完善的问题。
社会在进步,法律意识在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也在增强。大家都希望自己的消费安全、放心。然而,事与愿违,当消费者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大部分群众不会选择投诉或举报。其一,事情不大,大不了下次不消费罢了,即使投诉或举报,麻烦不断,相关职能部门还不一定出面处理,因为他们有一大堆程序要走;其次,举报或投诉者的安全难以得到保证,在部分群众的心中,都是“官商勾结”。如举报或投诉,自己的个人信息必将暴露,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面对食品药品问题时,造成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意识形态,使得违法的食品药品问题变得猖獗,使其无法得到有效及时的监督和制止。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政府职能部门更应该利用网络资源,给对食品药品的监管制定出完美的投诉举报途径。智能手机的普及,随处可拍照,无论是政府的网站(比如湛江新闻网、图读湛江)还是地方的论坛,随时都可以曝光,让不安全的食品药品无处藏身,随时可举报,何不用这一条资源给食品药品监管装上一个摄像头呢?只要有图有事实就有真相,可匿名举报或投诉或发帖,即使是“行业内举报”,他们更想要的是如何让自己首先得到安全的保障。监管部门接到有图有根源事实的举报和投诉,应该第一时间查看现场,及时处理,才能避免事态的升级和恶化。只有这样,像塘缀镇张炎纪念中学这样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才会避免或少一些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