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5月30日召开的全市经济与信息化工作会议获悉,我市今年力争工业企业完成技改投资74亿元,实现事后奖补政策全覆盖,以技改创新驱动,促进存量经济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利用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力争工业企业完成技改投资74亿元
去年,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成效突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6家开展技改,其中主营收入5000万以上企业120家,累计完成技改投资74.7亿元,同比增长121.14%。以企业智能化改造带动培养智能装备制造为重点,推动小家电、家具、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医药等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发展;我市被工信部确定为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小家电产业试点地区;奋勇高新区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积极争取省财政专项资金扶持我市蔗糖业升级改造,其中工业技术改造资金6亿元。
今年,我市支持工业企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生产设备、生产工艺进行升级改造,重点引进中科院纳米过滤技术,改造传统制糖工艺,促进我市制糖业实现脱胎换骨式升级发展;力争两年内对存量规模以上工业全面开展智能化改造,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基地,力争完成我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74亿元。
去年,我市建立了2015—2017年技改项目库,共征集各类技改项目12批次,录入项目251个,今年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积极跟踪推进并争取更多的项目获得国家和省财政专项资金的扶持,用好用活我市工业发展和技改专项资金。
实现事后奖补政策全覆盖
记者从市经信局获悉,我市今年积极落实事后奖补等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用好全省技术改造投资监测系统,摸清技改在建完工项目情况,引导企业积极备案,使事后奖补政策实现全覆盖。
广东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事后奖补政策是指:从2015年起,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广东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指导目录(试行)》、在广东省内注册并取得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备案证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省、市、县财政通过预算安排,从完工下一年起连续三年内,按对财政贡献增量额度中省级分成部分的60%、地市级分成部分的50%、县级分成部分的40%实行以奖代补。政策于2014年10月出台,为了加大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2014年10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完工的项目,也列入奖补,于2016年实施。从2015年至2017年,项目完工的下一年度开始连续3年,企业每年均可申请事后奖补资金。
哪些企业可以享受事后奖补?根据省工业企业技改事后奖补政策规定,在广东省注册并且对财政有新增贡献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取得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备案证;技改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广东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指导目录》的,都可享受事后奖补。企业在申报期内的财政贡献增量越多,奖励金额就越高,但奖补金额总额不超过企业技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
新增9家应用机器人企业
我市今年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其中,加强与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岭南师范学院等驻湛大专院校和农业部热科院加工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共建食品、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提升产业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组建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产业化示范基地认定。
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举办第二届“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工业设计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工业领域电子商务,发展个性化定制,创新经营模式。同时,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壮大工业发展规模,分层次把一批增长潜力好的企业培育成省级骨干企业,争取2016年超10亿元企业46家。
大力推广机器人应用,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支持家电、农海产品加工等行业应用机器人,提高企业启动化、智能化水平,减少劳动力成本,推动工业产业优化升级,预计全年新增应用机器人的企业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