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湛江市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民营企业发展前景开阔,展望未来,湛江民营企业将不断前行,成为推动湛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6月12日《湛江日报》)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中最富活力、最具潜力、最有创造力的“源头之水”。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市的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不少独具湛江特色的产业。过去一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在全市GDP中占比更高达64.1%——近三分之二的分量。(据6月11日《湛江日报》)同时,民营企业在我市促进就业、支持救灾、扶贫开发、公益慈善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力也在日益扩大。要让湛江经济腾飞,就必须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让民营经济在振兴发展中挑大梁、唱大戏。只有激发出民营经济的澎湃活力,我们才能在新常态中占得先机,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推动湛江迈进广东经济发展第二梯队的进程中阔步前行。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大多要面临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每每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如何帮助民营经济走出困境,找到出路?关键是要营造更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让民营企业看到发展的希望,坚定投资的信心,这样才有希望“柳暗花明又一村”。6月2日,市委十届第131次常委(扩大)会议召开,审议并原则通过《湛江市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强调要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政务环境、服务环境、人文环境,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民营经济再出发,跨越发展再迈步,只要我们能让优惠政策在企业中落地生根,让民营企业从政策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就必定能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坚定其“挑大梁”的信心和决心。
要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就必须处理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在“服务”二字上下工夫、做文章。政府职能部门要调心态,把握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解决好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将主要精力集中到制定规则、强化监督和主动服务上来。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心态调整了,但工作不到位,服务依然会跟不上。因此,做好服务,要调心态,更要强执行。政府职能部门要从“实”与“细”上入手,为民营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在制度支持、技术支持、营销支持、金融支持等方面拿出实实在在的“干货”。同时,我们又必须进一步推进完善服务监管体系,对因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而影响政策落实的,追究问责。
政府搭起了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平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能否在激烈竞争的氛围里挑起大梁、唱出好戏,还得看民营企业自身有没有真本事。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振兴发展中奋发有为,民营企业就必须先坚定勇立潮头、敢挑大梁的决心和信心。未来的发展,不会像过去那么简单,只需要把产品造出来就“万事大吉”了。民营企业必须从过去单纯的扩大产能就是发展的思维中走出来,要注意发挥“工匠精神”,要注意激活“创新驱动”,要注意引领“智造升级”。对众多湛江民营企业而言,“再出发”意味着转型升级,意味着二次创业,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从零开始”。谁首先“入状态”,谁一直“在状态”,谁就能笑到最后。
在湛江这片投资的热土上,振兴发展的舞台早已张灯结彩,愿广大民营企业家能踩准时代的脉搏、握紧难得的机遇,以不畏艰难的勇气、舍我其谁的决心,在湛江大发展大建设的关键时期挑起大梁,唱一出振奋人心的好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