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我市召开禁毒工作会议,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禁毒工作。会议强调,要增强防毒治毒、打击毒品犯罪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坚决打赢这场禁毒的人民战争。 (6月22日《湛江日报》)
抓禁毒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稳定。日前召开的全市禁毒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到,“当前,全市毒情形势异常严峻,问题十分突出,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异常严峻”“非抓不可”,这些字眼无不揭示着这场禁毒战争的紧迫与艰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市民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毒品早已潜伏在我们身边,随时向我们的亲人、朋友、同事亮出“毒牙”。要打赢这场禁毒的人民战争,首先就应该让全市人民明确知道自己处于禁毒战争之中,根本不能置身事外。要做到这点,尤其要注重用好“微力量”。
据2016年2月国家禁毒办发布《2015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现有吸毒人员234.5万名,35岁以下吸毒者共146.5万。吸毒人员低龄化的趋势,与“网络联系、银行打款、物流销售”的新型贩毒模式密切相关,这种基于互联网和物流网发展的新型贩毒,更为禁毒工作增添了不少难度。很明显,制毒贩毒分子已经把“战线”扩张到网络,而由于35岁以下的年轻人更频繁地接触到网络,因此他们也就更容易接触到毒品。假如我们依然只把宣传工作集中在每年的“国际禁毒日”,集中于开讲座、进校园、派传单等传统的宣传方式,那么恐怕我们在网络这条“战线”上就会被制毒贩毒分子杀个措手不及。要打赢禁毒大战,就必须善用网络上的“微力量”,让禁毒宣传搭上“互联网+”的高铁,进一步扩大禁毒宣传在市民特别是年轻人范围内的影响力。
“微力量”,可通过设置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采用图片、视频等更直观的形式来吸引市民的注意。在制作上,可以通过拍摄微视频、微电影,把禁毒宣传的内容故事化;可以通过制作禁毒系列漫画和段子,让禁毒宣传摆脱传统的说教模式。要让禁毒的知识、提醒,时时刻刻出现在人们的手机里,特别要注意做到“去昧”和“去魅”。
要通过“微力量”给市民“去昧”。要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教会市民最基本的禁毒知识。要让市民知道现在的毒品可能隐藏在一个邮件包裹里,可能“化妆”为一颗口香糖、一包即溶咖啡,甚至可能是某个不知名牌子的保健品,告诉你吃了可以“延缓衰老、预防癌症”。必须让市民都明白毒品就可能潜伏在身边,一旦沾染了毒品将会摧毁幸福。
另外,还要通过“微力量”给毒品“去魅”。在一些年轻人看来,毒品不是罪恶不是丑陋,反而是一些明星大款的“宠儿”,是时尚的、潮流的。在KTV、网吧、酒吧等年轻人集聚的地方,毒品极有可能被当作联络感情、宣泄欲望的一种工具。给毒品“去魅”,就是要让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知道吸食毒品开启“自嗨”模式之后,将会遭受的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必须让画了皮的毒品原形毕露,露出其狰狞面目。
用好“微力量”,不要仅仅满足于开了多少个账号、发了多少条推送,也不要认为内容不重要,只要发了就一定有人看。要让“微力量”给力,我们就要学会如何蓄力、发力、借力打力。希望有关部门能好好研究如何在这条新的“战线”上做出新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