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现场会在廉江召开,通过参观廉江县域经济发展态势,听取各单位经验介绍,探寻县域经济发展良策,促进全市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7月9日《湛江日报》)
“郡县治,天下安。”治理县域历来是国之大政。县域兴则湛江兴,县域强则湛江强。在近日发布的粤东西北2015年度“振兴指数”蓝皮书上,廉江市排名粤东西北县市“振兴指数”榜首——喜讯传来,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发展县域经济的信心,同时也激励着我们深入学习实践廉江发展县域经济的经验做法。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市及时召开县域经济发展工作现场会,可谓是一场“及时雨”,给渴求发展县域经济良策的各地带来了“琼浆甘露”。提速县域经济发展,正当其时。
提速县域经济发展,就必须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用项目发挥优势,优化结构,扩张总量,带动就业,增强后劲。近年来廉江各项经济“硬指标”的迅速攀升,与其大力推进工业项目发展息息相关。最近5年,“廉江制造”在广东经济发展版图上日益显山露水,“一园三区”的巧妙布局盘活了廉江工业整盘棋。
提速县域经济发展,还必须着力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廉江县域经济的提速注入了澎湃动力。在这过程中,服务型政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牵线搭桥为廉江小家电企业解决物流“瓶颈”,还是嘘寒问暖支持在去年强台风“彩虹”袭击中遭到重创的企业复产,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都在扮演着“服务者”的角色,让企业收获实惠。
提速县域经济发展,优化发展环境不容忽视。廉江启动“乡贤反哺”工程,大家可能会羡慕有这么多“最是不舍故乡情”的廉江籍乡贤纷纷回乡创业,但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乡贤回乡投资办企业,不仅讲乡情,还讲效益。如果廉江不是营造出了一片引商富商养商的良好投资环境,那么恐怕乡贤再有乡情,也是有心无力。
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现场会的召开,是让各地各部门借鉴学习廉江发展县域经济的经验做法,但在加以实践时,切忌跟风照搬。县域与县域之间的竞争,就是拼特色。特色就是优势,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只有充分发掘并放大自身特色优势,县域经济才具备与其它粤东西北县市叫板的底气和实力。各地要学习廉江经验,学对项目推进的强执行,学对民营企业的强服务,学对投资环境的强打造,但绝非不加区别的照抄照搬。各地在谋划县域经济时,必须因地制宜,搞清楚特色是什么、适宜搞什么,只有充分联系实际考虑了这些问题,坚定不移用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县域经济才能进一步提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