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召开十届十次全会,研究制定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号召全市上下奋力推动县域经济提速发展。(7月22日《湛江日报》)
县域强则全市强,县域兴则全市兴。长期以来,我市经济欠发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县域经济较为薄弱,城乡发展不协调。2015年,我市5个县(市)人均GDP为23298元,仅为全市的68.5%、全省的34.3%。县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战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都在县镇村。笔者认为,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聚焦短板瓶颈,坚持“四力齐发”以重点环节的突破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一、发力产业园区建设,让县域经济实力“强起来”。加快推进“一县(市)一园区(一园多区)、一园区一主导产业”战略,重点支持廉江、吴川、雷州、徐闻等地省级产业转移园做大做强;扶持雷州、遂溪等地省级产业转移集聚地加快发展;支持雷州与奋勇高新区联手推进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吴川以湛江机场迁建为契机,打造空港经济区。支持各县(市)围绕钢铁、炼化、造纸三大产业航母,开展产业招商和配套招商,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上下游配套能力强的优势项目落户。
二、发力交通设施建设,让县域区位环境“优起来”。加快推进湛江机场迁建工程、合湛铁路湛江段、玉湛高速公路湛江段、汕湛高速公路湛江段建设,形成通达泛珠三角、环北部湾等地区的快速交通网。要大力实施“三环四通”战略,加快环雷州半岛一级公路、东雷高速、东海岛铁路、湛廉快线路等项目建设,建成各县城与湛江市区之间的快速通道。要打通重点产业园区、重点旅游区、重点港口码头、重点交通枢纽与所在县(市)城区的交通盲点。要加快县域国省道规划建设,改造升级县乡道路,推进农村硬底化道路建设,打通县域交通“毛细血管”。
三、发力城区扩容提质,让县域城乡面貌“美起来”。要做强县城,把宜居宜业放在突出位置,统筹推进水、路、电、气、环保、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放开县城落户限制,严厉打击“两违”建筑,大力提升县城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要做特乡镇,坚持“以产兴镇、以镇促产”,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要做美乡村,积极推进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建设,大力实施以改路、改水、改厕、改造危房和美化为主的“四改一美化”行动,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四、发力深化改革开放,让县域发展动力“活起来”。 一方面,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赋予县域更大的行政自主权和决策权;深化“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工商登记改革,推进县域创业创新便利。另一方面,要扩大开放合作,大力支持县域龙头企业借助海博会、水博会、广东—东盟华商交流会等平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投资、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支持各县(市)开展投资环境推介活动,主动对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