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多来,在徐闻县政协奖学、奖教活动的影响和带动下,角尾乡、下洋镇、新寮镇党委、政府积极倡议,外出人员全力支持,创办起乡镇奖学组织。全县各机关单位、村庄先后成立了300多个奖学机构,奖励考上重点学校的优秀学生和扶持家庭困难的子弟上学,进一步激励广大学子的奋斗热情,徐闻籍学子考取名校人数不断增加。(8月12日《湛江晚报》)
徐闻县乡镇奖教奖学蔚然成风,令人振奋。我们都知道,我市是农业大市,农村教育的地位举足轻重。像徐闻县那样创办乡镇奖学组织,能夯实农村教育的基础。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眼下我市一些农村,还没有建立奖教奖学制度——乡贤不习惯于助学,不少富起来的村民宁愿把闲钱投到“麻将局”上,拿来买私彩,也不乐意捐资助学;另一些富起来的农村,虽建立奖教奖学制度,但这种制度不健全,奖教奖学只吹“一阵风”,难以坚持下去……以致一些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要为学杂费而流泪甚至不得不弃学务工,误了美好前程。因此,笔者盼望,奖教奖学之风吹得更猛,能让更多学子受益,持之以恒地造福农村教育,助推我市农村教育发展。
我市广大有条件的乡镇,应向徐闻县这些乡镇学习,成立奖学机构,建立奖教奖学制度。笔者以为,建立奖教奖学制度,首先要能确保奖教奖学基金做到“专款专用”,确保运作透明,并真诚接受乡贤等有心人和每位村民的监督,乐意接受他们提出的正确意见和合理建议。这样,才能消除群众对奖教奖学基金流向的种种疑虑,坚定他们对奖教奖学的信念,吸引更多乡贤等有心人加入,让农村奖教奖学资金来源长期得到保障。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不断健全奖教奖学制度,让奖教奖学薪火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