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精准扶贫更需拔基层治理的“穷根”

2016-08-17 09:33 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关月

    昨日上午,我市召开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总结回顾前段时间工作,对下一阶段的精准扶贫工作再动员再部署。会议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抓实干,合力攻坚,确保顺利完成“全市30%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8月17日《湛江日报》)

    自今年4月我市召开新时期精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强力推进,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良好开局。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地方在新时期扶贫中并没有吃透“精准”二字,扶贫效果不明显。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深层原因,是没有把精准扶贫与基层组织建设这两项工作结合起来,协调推进。不拔基层治理上的“穷根”,扶贫就难以持续精准到位。

    过去贫困群众数量大、分布集中,修一段“发财路”,种一片“发财树”,建一栋“发财楼”,都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我市一直以来都坚持抓好抓实扶贫工作,一大批贫困群众先后脱贫,如今只剩下83362户贫困户、228895名贫困人口。但对于驻村工作队而言,帮助这2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工作难度要远超于过去。如果没有办法处处做到“精准”,依然如以往撒网式扶贫,只会费力不讨好。不但扶贫任务完成不了,还会严重打击贫苦户的脱贫自信心。

    要在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中有所作为,就必须吃透“精准”二字,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从“千篇一律”转变为“私人定制”。一些驻村工作队之所以热情有余而精准不足,往往是因为对当地情况不够了解,特别是对每一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等基本情况不够了解。客观地说,一些驻村工作队接触贫困户只有几个月时间,怎么可能比得上与其朝夕相对数十年的村干部更了解贫困户呢?因此扶贫要精准,不但要帮助贫困群众拔掉穷根,也要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充分调动镇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拔掉基层治理中的“穷根”。

    我们常说要让“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意思是指不仅要给贫困村送去扶贫资金,更要让贫困村拥有自我增值的能力,而这往往可以通过引进项目、规模种植等措施收到不俗的成效。但在新时期精准扶贫中,这种在贫困村脱贫中屡屡建功“造血”办法,未必就能在贫困户身上收到效果。因为这种整体“造血”相比于贫苦户这一“个体”而言,无疑入不敷出。新时期精准扶贫,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去激活“造血干细胞”。这些“造血干细胞”,正是基层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只有把这些“造血干细胞”激活了,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有更多精力去分析研究每一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为其定制个性化的“精准造血”办法。

    如何激活“造血干细胞”?不仅要帮助基层干部摆脱“思想贫困”“作风贫困”,让其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意识到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要帮助这些基层干部拔掉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上的“穷根”。驻村工作队不仅要给贫困地区带去扶贫资金,更要给当地基层干部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业务能力培训。要把精准扶贫工作与基层组织建设两者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基层干部参与进来,共同研究确立村“三资”管理机制、基层干部考核机制、驻村帮扶分工机制以及政务公开、群众参与机制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造血干细胞”成长起来,给精准扶贫源源不断提供动力。

    精准扶贫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一项基层治理现代工程。只有把基层治理的“穷根”拔掉,我们才能在扶贫中更“精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全球首创漂浮式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湛江交付
  • 深蓝逐梦启程!“湛江湾1号”铸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 国道G207线遂溪县穿城段改线工程首跨预制箱梁架设成功
  • 赤坎区海丰路市民添衣忙 未来一周暖晴回归
  • 雷州市客路镇典型镇建设亮眼——“丑小鸭”华丽变身“白天鹅”
  • 湛江市第二届企业家大会吹响高质量发展新号角 投资湛江,正当其时!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