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时时刻刻把企业的难题放在心里,有了他们的保驾护航,我们更有信心投资了。”对于霞山区委区政府的“保姆式服务”,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公司董事长叶灿江竖起了大拇指。(8月22日《湛江日报》)
昨日,湛江日报以《“我们更有信心投资了”》为题,报道了霞山区为项目落地、企业发展提供“保姆式”服务,助力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举措,令笔者深有感触。
今年6月,《湛江市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出台,我市决心从四大方面紧抓落实,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其中一点便是“强化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据6月13日《湛江日报》)。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公司董事长叶灿江在评价霞山区的对企服务时,说了一句“我们更有信心投资了”。“更有信心”,从报道描述来看,主要是源于霞山区主动服务、“保驾护航”的意识,但从一个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这种信心或许更是因为看到了霞山区的协调管理智慧和能力。要强化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加强协调管理学习、提升协调管理能力至关重要。
报道中,江南果菜批发市场项目推进中遇到了几个障碍,包括交通信号灯、排洪管道、道路环境等问题,涉及交警、城管、公路、国土等相关职能部门,可谓纷繁复杂。相关问题最终得以逐一解决,障碍被逐一排除,霞山区良好的协调管理智慧和能力应记首功。
实践证明,协调不动、协调不力,会严重阻碍项目的推进、措施的落实。从横向看,表现为部门之间不能“齐步走”,在面对企业需求时,有的部门迈开大步迎上去,有的部门犹豫不决自徘徊,走得慢甚至不走的,自然就拖了走得快的后腿,拖慢了项目落实的进度。而从纵向看,协调不到位则会出现上下联动“中梗阻”,市里发了文件,区里派了任务,但协调不动则执行不力,企业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利好政策,继续为项目原地踏步而发愁。
“协”,左边是一个“十”,表示众多;右边是一个“办”,表示同力,合起来则为众人同力的意思。要达到“协”的效果,关键在“调”。“调”,是调动,让一切积极因素都“动”起来;“调”,是协调,让所有“动”起来的因素瞄准同一个方向。“调”所追求最终目标和最优效果,是“同心同德”。孙子云:“上下同欲,士可为之死,为之生。”协调管理,就是要团结可以团结的一切力量,让各部门各层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协调有力,服务自然就高效。
要以“调”达“协”,管理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报道中霞山区的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善协调者,首先要懂得目标管理的方法。要清晰明白地让各方了解并认同你的目标、项目的预期效果。只有大家都盯着同一目标发力,才不会南辕北辙。霞山区正是通过与交警、城管、公路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让各方都明确了同一个工作方向,最终形成合力。其次,是要围绕提高行政效能进行沟通协调。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发展快不快、工作顺不顺、群众满不满意,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个地区、这个部门的行政效能高不高。如果把整个地区、部门的良好运作比喻为一台机器,那么协调管理就好比“润滑剂”,能让各层级各部门间磨合得更顺畅、运作得更高效。面对多个障碍,霞山区“召集相关职能部门逐一研究解决办法”,始终扮演协调者的角色,看似什么问题的解决都没有到场参与,其实早已运筹帷幄之中。最后,协调中要坚持问题导向。经常有人会问,什么是问题导向?在笔者看来,“问题”所在就是“突破”所在,不要畏惧问题,解决了问题,一扇全新的大门将为你打开。报道中霞山区所用的协调方法,正是以问题为导向,先找出企业面对的难题,再循着问题的根源找对策,做协调,最终“问题”反而成为推进服务优化的“亮点”。
以“调”促“协”,众人敢言、多人出力,事情自然办得周全,对企业的服务自然得以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