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湛江市“名医进基层”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将于8月20日启动。(8月17日《湛江日报》)
众所周知,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近年,一些地方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进基层,不同程度地缓解了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因此深受群众欢迎。近期,湛江还计划开展“名医进基层”活动,办中医义诊、传统中医疗法体验、健康咨询、中医药文化讲座等活动。这对于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文化在基层的普及率、认同度而言,是有积极帮助的。
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当前中医药优质服务的供给,与基层群众的健康需求仍有不小差距。基层中医药服务仍然存在人才缺失、服务能力薄弱以及各地各领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需不断“强筋健骨”。除了鼓励在基层办中医等常规办法之外,还应该在创新表达、跨界融合等方面下功夫,让中医药文化距离基层群众更近。
如今,年轻人之间正刮起一股“中医热”。从各类新中式茶饮、甜品风靡市场,到巴黎奥运会上的“神秘印记”——火罐印备受关注;从相约制作香囊、练八段锦等“养生社交”流行“朋友圈”,到“年轻人三伏天晒背”现象频上热搜……中医药文化的吸引力,不仅不过时,反而以一种更“潮”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那么面对这些市场上的消费新动态,湛江又应该作何应变呢?
在大健康产业“药、医、养、食、游”融合发展中,中医药是不可忽略的资源宝库,也越来越受到现代消费者的青睐。湛江有“三鲜三美”的核心吸引力——空气鲜、水质鲜、物产鲜,城乡美、自然美、文化美。依托中医药文化进基层,打造生态康养之城,大有可为。比如,引导企业开发有湛江特色的新中式茶饮、养生“湛品”菜单;推广按摩、刮痧、拔罐、艾灸等独具中医特色的健康干预调理服务;推出一批中医药康养旅游的网红打卡地,还可以推出满足亲子游需求的养生谷,在乡野间开辟中药材种植基地,打造集科普、种植、观光、采摘、度假、调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园区。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因地制宜规划“中医药一条街”“中医药健康夜市”,让中医药进基层常态化,串联起中医药“产业+消费+文旅”全链条体系,打造消费新场景。
只要结合现代消费需求,发掘中医药康养产业潜力,就一定能探索出更多的新经济、新业态。希望湛江也能涌现出一些真正能推广中医药文化的好办法,不仅聚“人气”、旺“财气”,还更为有效地助力中医药文化“圈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