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放线、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10月16日,记者走进广湛高铁湛江湾海底隧道项目部,施工现场一派繁忙。随着无砟轨道底部填充层基面铣刨工作的进行,湛江湾海底隧道进入无砟轨道施工工序,计划春节前完成该项目无砟轨道施工任务,为广湛高铁全线贯通打下坚实基础。
湛江湾海底隧道是广湛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全长9640米,其中隧道盾构段长7551米,连续穿越2500米的海域段、5051米的陆域段。2024年3月15日,湛江湾海底隧道顺利贯通,成为我国独头掘进距离最长的大直径穿海高铁盾构隧道,也成就湛江市首条跨海高铁隧道,为广湛高铁全线贯通攻下了关键一段。
广湛高铁建成通车后,湛江城区和广州将驶入90分钟互达时代,成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北部湾城市群的高速铁路大通道重要组成部分。
广湛高铁湛江湾海底隧道进入无砟轨道施工工序。
奋战四季度 吹响劳动竞赛“冲锋号”
在深邃的圆形隧道内,星光火电闪烁,施工人员正埋头苦干进行无砟轨道施工,一幅热火朝天的“施工图”铺展。
“无砟轨道施工精度要求高、工艺复杂,是铁路铺轨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对线路的开通运营具有重要意义。”据项目副总工刘鑫介绍,自2024年3月15日以来,湛江湾海底隧道顺利贯通,项目逐步将“永兴号”盾构机及洞内管线拆解,并于国庆前夕将施工工序逐步转到隧道洞内无砟轨道施工,统筹推进。
湛江湾海底隧道项目由广东省铁投集团所属广湛铁路公司投资建设,中国铁路设计集团EPC总承包,中铁十四局承建施工。该项目按照统一部署要求,并结合“大干120天,冲刺年度目标”主题劳动竞赛活动,湛江湾海底隧道项目鼓足干劲、全员发力,迅速掀起大干热潮,吹响劳动竞赛“冲锋号”。
据现场技术员马天飞介绍,无砟轨道采用的是双块式无砟轨道,现正在加紧进行无砟轨道填充层施工。无砟轨道作为比较先进的轨道技术,可避免道砟飞溅,具有使用寿命长、维修工作少等特点,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湛江湾海底隧道所施工线路的无砟轨道包含CPⅢ控制网测设、填充层施工、道板床施工、轨排精调等多项环节。综合考虑道床工程施工精度、混凝土徐变监测等各项因素,采用轨排法施工无砟轨道道床。本标段无砟轨道长度19.2公里,分左右双线施工,含底部填充层预计需浇筑约4万方混凝土。
为确保无砟轨道的顺利施工,项目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超前谋划,组织召开无砟轨道施工专题会,协调交叉作业,优化施工方案,明确各环节的技术规程和操作规范,认真开展作业人员技术交底和安全质量培训,不断提升现场组织、技术指导能力和一线施工人员实际操作技能,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无砟轨道施工。国庆期间,项目300多名建设者扎根岗位,奋战在项目无砟轨道施工建设中,为后续铺轨作业和线路开通奠定坚实基础。
无砟轨道施工现场一派繁忙。
拧紧“安全阀” 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安全管理是项目推进的根本保障。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该项目秉承“一切为安全让路,一切政策向安全倾斜,一切资源对安全保障”的原则,把安全生产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截至目前安全生产1569天。
项目根据现场施工实际,在实施过程中,细化形成以“安全管理基础、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等”9大项安全管理模块、43项管理责任、132项管理措施的安全责任清单,建立了“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
为进一步强化施工现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项目利用“隐患随手拍、日常巡查、二四六自查、月度综合检查、总部监察”等多种形式,创新现场包保人员“每日一条”隐患排查制度,按照“五落实”要求细化整改措施进行闭环管理,确保项目安全稳定。
“党建+安全”赋能安全生产。项目常态化开展“党建+安全”特色党建品牌活动,党员干部走在前,作表率,依托班前会、安全大讲堂等形式,与一线人员面对面谈安全。带头参与应急演练,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引导全员时刻绷紧安全生产弦,形成齐抓共管、互为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实现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的“精准融合”,为顺利完成项目施工生产任务提供坚强保证。项目先后荣获了广东省2022年度铁路工程“平安工地”省级典型项目和示范标段、省铁投集团2024年“安全质量示范工地”、2024年省交通厅安全宣教优秀精品课件重点推荐案例等。
打造“策源地” 激发项目创新新动能
科技创新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是推动企业做优做强的关键点。湛江湾海底隧道项目激发全员活力,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项目积极开展“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加强与高校和企业合作,依托广湛高铁作为创新技术验证平台,对提炼形成超大直径长距离高水压跨海盾构隧道施工期横纵向受力变形及风险控制、超大直径长距离跨海盾构隧道侧穿桥墩安全分析及控制、超大直径长距离高铁盾构隧道施工通风流场特性及优化方案研究、超大直径长距离跨海高铁盾构隧道泥浆调配及处理研究等主要课题进行跟进总结,不断以总结促提高,以总结求进步,以总结谋发展,持续提升核心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该项目把党员创新工作室与职工创新工作室相结合,积极把党员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为解决生产一线重点、难点问题的攻关队,人才培养的新阵地,形成了长距离盾构施工冷水空调、管片吊带伸缩保护装置、机械夯实机、BIM模型轻量化引擎等系列实用安全有效的五小成果,并与中国铁设、兰州交大等单位一同参与“基于BIM技术的长距离超大直径湛江湾海底盾构隧道建设一体化管理应用”项目,获得第四届“联盟杯”铁路工程BIM应用大赛铁路工程项目BIM应用多阶段组三等奖、中国国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BIM大赛施工组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目前,项目已发表论文16篇,正在投稿或撰写论文12篇,正在申请发明专利7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5项,拟申报广东省工3项,对推动我国同类盾构项目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吹响集结号,大干正当时。湛江湾海底隧道项目将以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斗志,全力以赴投入到这场劳动竞赛中,聚焦年度目标,深入推进项目精细化管理,科学组织,稳中有序,切实营造争先创优的干事氛围,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