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母爱,大家都一致认为,这个世界最真实的就是它。
至于真实到什么程度, 爱的人说不出来,被爱的人也一样,大多也说不岀来。
大文豪贾平凹,对母亲的爱,似乎比常人更加大意,母亲活着的时候,他“事情多,不计较白天黑夜”,平时连母亲也忘了“计较”。
只是等到打喷嚏的时候,发现没有人“接茬”了,才想起母亲来。也只有此时才感受到母爱的样子,它无形又有形,像一位神仙,你想她的时候,它就悄无声息地来到你身边。你不想她的时候,它就默默地藏在你背后。那一双手,永远保持着一种小时候抱你的姿势。
《写给母亲》这篇回忆散文,大作家对母亲的爱只字不提,但文中字字含泪。如果能用心读懂这篇短文,母爱的样子就会让人触手可及,活灵活现。
在母亲节到来之际,给大家推荐这篇《写给母亲》,我是想告诉大家,有母亲爱着的时候,一定不要放过每一天。即使是一种思念,也算自我安慰。
母爱无形。正因此,母爱常常被忽略,被视而不见,被习以为常。从今天开始,多一点用心,用心于母亲的“良苦”,用心观察一下母爱的无微不至,用心体会母亲的唠叨,她为什么要“骂你”,为什么要催促你吃饭睡觉,为什么要对你百般挑剔。如果还看不清,再好好朗读一遍《写给母亲》,你会发现,母爱就是一些生活琐碎,它像一缕缕空气,你摸不着,看不到,但没有它,你会十分难受,像生命失去了水分,像灵魂失去了存在的空间。无形就是因为伟大,在爱的世界里,唯有母爱不可形容。
母爱无声。世上有爱无数,却只有母爱最具磁性,爱过就像留声机,可以重复无数,甚至永远存留于心底,无论岁月如何漂洗,愈漂愈清晰。母爱有声,那是唠叨,是叮咛,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里母亲的针线穿行发出的声响,是母亲牵挂的回音。母爱无声,那是爱到骨子里去了,在心灵的最深处。是母爱的一种静态美。正如贾平凹《写给母亲》中的一段文字:“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 当然是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没有被爱过,就没有这样的错觉,没有爱过,就没有如此的失魂落魄。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形胜有形。人间之大爱,往往在无声之中。
母爱不老。母爱永远是一棵常青树,是一棵不老松。“母亲在,我永远是一个孩子”“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所以,母爱是用一种特殊材料生产出来的一种特别感情,不会因为外部环境影响它的质量和生命力,这种感情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没有任何感情可以取代的。贾平凹对母亲的爱,就是这种感觉:“我妈在牵挂着我,她并不以为她已经死了,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 爱到不知不觉,爱到不分季节,爱到只有春天,爱到无论生死……这样的爱已经成了永恒。就算人老了,母亲走了,母爱却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人间之大爱、不老的爱,正是母爱。
不要等到母亲节,才想起母亲来。有母亲爱着,就好好爱,别等“子欲养而亲不待”,世上没有爱可以重来。母爱也一样,无论它长成什么样子,每一个细胞都是爱的成分。这是我读了《写给母亲》这篇散文之后的觉醒。
我的母亲今年93岁了,我突然觉得,贾平凹写给母亲的这些文字,读起来让人揪心不已。“不行,明天无论工作如何忙碌,一定要回老家看望我的老母亲,有好几天没有听到老人家念叨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