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赤坎区洪屋下村:铁路文化与田园牧歌交织的振兴样本

2025-05-16 11:27 来源:湛报策划

洪屋下村整洁宽敞的村道。(来源:南方+)

走进夏日的湛江市赤坎区洪屋下村,一条融合铁路文化与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走廊跃然眼前,沥青村道串联起米黄色的村落。这里曾是“脏乱差”的普通村庄,如今却蝶变为集文化体验、生态休闲、乡村生活于一体的特色乡村走廊。让我们一起走进洪屋下村,探寻这条特色振兴路径的蝶变密码。

破茧成蝶:从“脏乱差”到“网红村”

曾经的洪屋下村,违建棚屋扎堆、巷道破损泥泞。南桥街道以“拆、改、建”组合拳破局:清理卫生死角30处,拆除违建12座,修复巷道45条,外立面改造超1.1万平方米;新建沥青路8条、硬底化巷道150条,同步升级雨污分流与三线下地工程。废弃空地变身生态小公园,垃圾分类亭、导视系统一应俱全,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这片地区以前是个闲置的小森林,古树和杂草丛生,现在我们把这里改造成一个生态的小公园。”洪一村负责人王秋玉介绍道。公园的休闲座椅是由闲置在荒地的榨糖工具做成的,就地取材废物利用的同时,又保留了本土文化基因。

改造过程中,对“铁路基因”的挖掘成为点睛之笔,洪屋下村巧妙融合铁路元素与古村印记,仿制蒸汽机车、火车发展史宣传栏沿路而立。“洪屋下村欢迎你”主题墙成为打卡地标;百年古树、宗祠古井群修旧如旧,200米历史院墙重现古韵。铁路主题休闲广场、观景步道与生态停车场等设施,让游客沉浸式感受“铁路工业风+田园慢生活”的独特魅力。

环境改造激活了“回流效应”,不少搬迁到新村的村民又回到旧村居住,正在生态小公园休憩的回迁村民说道,“这里有良田有美景,家里还有个小院子可以种点蔬菜,住起来更舒服。”

未来,洪屋下村依托靠近主城区的地理优势,引入休闲产业,推动“庭院经济”与商业开发协同共进。谋划铁路沿线地块功能提升,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的新路径,通过风貌提升吸引社会资本,激活乡村内生动力,让闲置土地“变身”特色商铺,筑巢引凤,实现“颜值”与“产值”双提升。

全域擘画:打造南桥街道美丽乡村走廊

洪屋下村的蝶变,是南桥街道打造美丽乡村走廊的生动注脚。南桥街道以洪屋下村为打造美丽乡村走廊的核心示范,联动全域,绘就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为深入贯彻“百千万工程”目标和湛江市委关于打造美丽乡村走廊的部署,南桥街道迅速响应,由街道主要领导挂帅“百千万工程”工作专班,设立“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公室,明确责任分工,工作专班深入各村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最终将提升乡村村容村貌作为重要抓手,谋划和集中精力推进“南桥街道社区建设示范项目”。

截至2025年3月,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亿元,工程产值突破1.63亿元,已基本完成草苏村委会东菊、洪一、洪二、独田、后坑5个自然村基础设施改造,全部实现雨污分流、村道巷道硬底化、村庄主次干道白改黑,东菊村整体风貌基本完成,全域提质初见成效。

风貌提升后的洪屋下村一角。(来源:南方+)

在南桥街道社区建设示范项目实施过程中,南桥街道结合实际提出了保底、扩面、抓重点的思路,在完成片区基础设施的改造时,围绕重点路线强化风貌提升,打造关键节点。以“一轴五村多节点”巧妙串联起“沙坡岭村——洪屋下旧村场——铁路边特色带——洪一洪二新村场及东菊村——独田村——后坑村”这六大关键节点,打造6公里全域美丽乡村走廊。

“我们正谋划更深层次的化学反应。”街道办工作人员透露,将通过“基建筑基—风貌塑形—文化铸魂”三步走策略,形成“基础设施+文化赋能”双轨驱动的乡村振兴格局,让美丽乡村走廊既看得见乡愁,又摸得着未来。(来源:学习强国湛江学习平台、赤坎发布)

编辑:朱媚颖
值班主任:李文莉、黎荣鑫、卓文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荔”争上游 跑好广东荔枝营销“第一棒”
  • 书香润童心 红树林畔话写作——湛江作家进校园活动点亮文学梦想
  • 长寿之乡淳朴且浪漫的幸福样本:百岁夫妻执手恩爱八十余载
  • 开展渔业领域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 湛江巾帼优品举行直播展
  • 湛江文化中心亮灯 璀璨光影共潮生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