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给力!遂溪荔枝跑好“第一棒”

2025-05-17 09:31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龙飞腾

5月15日,随着千年古荔树采摘权以80万元高价落槌,2025广东遂溪(乌塘)仙品荔开采活动暨“百千万工程”文旅周正式开幕。(5月16日《湛江日报》)

5月15日,遂溪乌塘镇的仙品荔以“早熟15天”的姿态抢“鲜”上市,跑出了广东荔枝销售“第一棒”,必将以“开门红”态势引领全省荔枝销售“全季红”。

“第一棒”,含金量几何?

这“第一棒”,不仅意味着抢“头啖鲜”的“早一步”,更是一场关乎产业生态、品牌价值与区域协同的“领跑”之战。

作为广东荔枝营销的“第一棒”,遂溪开采活动的价值远超单一产区的销售数据。其核心意义在于通过“首棒效应”激活全省荔枝产业的品牌协同。当遂溪千年古荔采摘权拍出80万元高价,当“公益推广大使”的网红效应叠加“小红书村”的流量势能,本质上是在用“头啖鲜”的关注度为整个广东荔枝产业“出圈”而努力——通过文化赋能提升品类附加值,通过流量虹吸吸引全国目光,为后续产区的规模化上市预热造势。湛江日报相关报道中提到,“湛江是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荔枝产地和出口基地,要发挥好领跑全省荔枝规模化上市的‘第一棒’的功能定位,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全面推进荔枝营销工作,确保荔枝产业丰产又丰收”。这里“第一棒”的功能定位,需要跳出“一亩三分地”的局限,以全局视野构建“遂溪首发—湛江跟进—全省联动”的营销矩阵。落一子而活全局,在此得以具象化。

“第一棒”,遂溪怎样“跑”?

拿起广东荔枝销售“第一棒”,对于遂溪而言,是责无旁贷,更是黄金机遇。

“一骑红尘妃子笑”,荔枝的“鲜”,自古以来就是靠“抢”出来的。遂溪的“抢鲜”密码,藏在火山灰土壤的天然馈赠里,更嵌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精密运转中。从近百年前引种至今的种苗优选传统,到600立方米自动化冷链中心的锁鲜技术,从“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规模化种植模式,到“枝头到北上广深货架不超过24小时”的立体物流支撑,遂溪凭借“早熟15天+科技保鲜+物流竞速”三重密码,成功“抢鲜”登陆市场。

为“鲜”而“抢攻”,今年遂溪乌塘镇更是找准了新赛道。乌塘镇300多名荔农和100多名志愿者集体入驻小红书、依托小红书等平台打造“仙品荔书记”IP、建成“小红书村”培训基地……这种从“种荔枝”到“卖荔枝”的身份转换,本质是将生产端与消费端直接勾连,以用户思维重构产业流程——提前捕捉市场偏好调整种植结构,通过社交媒体实时反馈优化营销策略,让“抢鲜”不仅是时间上的领先,更成为洞察消费趋势的精准预判。可以说,这次遂溪仙品荔是“先胜而后求战”,真正做到“赢在起跑线上”。

“第一棒”,如何去“接力”?

“第一棒”的真正考验,不在于起跑时的爆发力,而在于后续接力的持续性。“接力”,就是“借力”。遂溪的当务之急,是将短期的流量热度转化为长期的产业动能。一方面,深化农文旅商融合模式,以“仙品荔开采活动”为起点,开发“荔枝预约采摘+火山地质探秘+醒狮文化体验”的精品路线,将“一次性打卡”转化为“复游式消费”。另一方面,要深挖“仙品荔”背后的故事,构建“文化+科技”双轮驱动的品牌叙事体系。特别是要在乌塘镇打造一支短视频拍摄队伍,用镜头语言串联起“火山灰土壤的馈赠—百年种苗的传承—数字荔农的蝶变—全球餐桌的抵达”等叙事节点,保持品牌曝光率。

市内其他荔枝产区,也应抓紧时间思考如何“接力”与“借力”。例如,与湛江日报合作推出“荔想世界”“荔枝家族”系列消费场景,以“一颗荔枝的奇幻旅程”为主线,通过报纸手绘、跨版场景、融媒产品等立体化呈现,将不同产区荔枝拟人化为性格鲜明的“荔想使者”,带出“鲜美湛江”各处网红打卡点,全域构建“早中晚熟搭配、高中低端互补”销售格局,形成一浪接一浪的消费热潮。

编辑:林霖
值班主任:莫松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自强!助残!全国200个集体260名个人受表彰
  • 橙香四溢绘廉江新景 产业勃发显振兴实效
  • 市一小开展历史遗迹研学活动
  • 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与岭南师范学院合作基地揭牌
  • 百岁老人全秀玉:“希望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
  • “荔”争上游 跑好广东荔枝营销“第一棒”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