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百岁寿星的映衬下,湛江焕发出“幸福之城”的独特光彩。同时,也引人深思,究竟是怎样的因素,让湛江成为了长寿者的乐土?近日,记者走访湛江饮食营养、人体医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从饮食、医疗、社会等多维度深入剖析,揭开那隐藏在红土与蓝海之间的 “长寿密码”。
老年游客在麻章区金牛岛红树林游玩。(资料图)
地理环境:
自然馈赠的长寿基石
“湛江的长寿现象,深深植根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基因之中。湛江独特的地理优势,兼具国内长寿之乡‘依山傍海’的地理特征。” 在广东医科大学特聘教授、博士后合作导师李雪萌看来,湛江地处南海之滨,冬无凛冽寒意,夏无酷热难耐,雨量充沛且干湿季节分明,气候温润宜人,这样的自然气候,为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的稳定运行创造了绝佳条件。
作为长期专注于微生态诊疗与精准医学研究的专家,李教授认为,除了温和的气候优势外,雷州半岛地处“富硒带”,也是赋予本地居民的“长寿密钥”。“受益于远古火山爆发带来的火山灰土壤,整个雷州半岛天然富硒土壤资源丰富,其中遂溪更是富硒土壤的主要聚集区域,土壤内硒含量是普通土壤的4倍以上。”
硒元素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强抗氧化性、调节免疫系统、促进血液循环等多重功效,这种强抗氧化元素经农作物进入人体后,能够激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30余种酶的活性,从而形成抵御衰老的分子屏障。
优越的生态环境与自然禀赋,也孕育出了丰饶的物产。遂溪县农林牧渔总产值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下六沙虫、北潭生蚝、海红米、古法红糖等特色农产品,不仅风味独特,更是老少皆宜的养生佳品,深受消费者青睐。这种“土地-作物-人体”的生态循环,构筑起延缓衰老的天然防线。
特色饮食:
健康生活的营养密码
“特色饮食助力人体健康。”李雪萌教授在遂溪调研时发现,当地长寿老人普遍身形清瘦,血糖和血脂水平较低,这与其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当地居民对海产品尤为青睐,家中常见晒制的鱼干、虾干等,海产品摄入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从代谢组学研究视角分析,李教授团队发现,长寿老人的色氨酸代谢水平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并且血清代谢组数据表明在长寿老人的血清素,5-羟基吲哚乙酸等由色氨酸代谢产生的神经递质明显富集,这些神经递质有抗抑郁和情绪调节等功能。色氨酸作为人体必需氨基酸,主要来源于牛奶、豆腐、鱼肉等高蛋白食物,这表明当地百岁老人对优质蛋白的摄入量较为充足。通过饮食统计分析还发现,遂溪老人的番薯和金鲳鱼食用量在同类食物中位居前列。这类食物不仅富含膳食纤维、优质蛋白及不饱和脂肪酸,更可能蕴含协同促进健康的生物活性成分。
湛江颐福医院副院长、广东省养老机构等级评定首批专家余庆英对地方饮食习惯与健康长寿的关联有着深入的研究。她发现,湛江老年人的饮食有着的“三高优势”——高纤维、高不饱和脂肪酸、高抗氧化物质,居民常食用的番薯、海鲜等食物,为人体提供了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饮食呈现独特的“红蓝交响”——红土地的番薯与蓝色海洋的水产形成营养互补。
在她这位营养专家看来,湛江老年人“每天早茶必有鱼虾,饭桌永远不缺番薯”这种延续百年的饮食习惯,堪称教科书般的健康范本。番薯黏液蛋白能修复胃肠黏膜,β-胡萝卜素转化成的维生素A,可提升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余庆英以颐福医院500余位长者为例,证明长期食用番薯的老人便秘发生率降低40%。而每周4次以上的海鲜摄入,则为老人提供优质蛋白与Omega-3脂肪酸,养老中心数据也显示,规律食用金鲳鱼、对虾的长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其他地区低26%。
余庆英还提到,湛江当地常见的清蒸、白灼等讲究原汁原味的烹饪方式,能最大程度保留海鲜的营养成分。这些烹饪方法简单,不添加过多油脂和调味料,避免了营养流失和有害物质的产生。例如,清蒸鱼可保留鱼肉中的营养,白灼虾能保留虾的鲜甜,从而更好地促进老年人健康长寿。
社会文化:
心灵滋养的和谐乐章
如果说自然与饮食是长寿的物质基础,那么湛江特有的社会文化生态,则为百岁人生注入了精神养分。
作为深耕社会学研究多年的学者,在岭南师范学院何一明博士看来,湛江地区以其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而闻名,这些活动不仅为当地的老年人提供了广阔的参与平台,更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影响,进而成为当地长寿老人产生的重要助力因素。
他在雷州半岛调研时发现,年例、石狗崇拜等民俗活动构建起独特的情感支持系统。“老人在年例中担任‘文化司仪’,在石狗祭拜时化身‘仪式导师’,这种角色赋予产生的价值感,缓解了老年生活的孤独感和失落感,比单纯物质供养更具生命力。”
在民俗活动中,老年人与同龄人、晚辈以及整个社区的成员交流互动频繁。以舞龙舞狮表演为例,老年人虽可能不再适合亲身参与高强度表演,但他们可以在一旁指导和传承,向年轻一代传授技巧、步伐和节奏,增进了与年轻一代的感情,促进了代际之间的理解和沟通,让老年人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进一步增强了自我认同感。
此外,湛江的气候条件确保了老年人全年大部分时间可以开展户外休闲活动。农村老年人适度的日常劳动与体力活动,如园艺、散步、传统劳作等轻度活动,能有效维持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运转,预防多种老年疾病。而湛江的低压力生活节奏,民风淳朴、邻里和睦营造出的温馨和谐社会氛围,让老人们少了城市生活里常见的激烈竞争、复杂人际关系所带来的心灵疲惫与焦虑,拥有强烈的安全感与归属感,心理上的平和与优质睡眠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有效抵御心理疾病侵袭,为健康生活增添助力。
在湛江农村,宗族成员紧密协作,为老人提供人力、物资及情感支持。在城市,老人凭借兴趣参与书法协会、合唱团等活动团体,在团体活动中交流技艺、分享心得,建立深厚友谊,获得心理满足与归属感,还能重拾身份认同,如在社区文艺汇演中登台表演收获掌声,重获社会关注与认可。
何博士还特别提到,湛江地区在慢性疾病管理和社区支持方面形成的独特模式,有着丰富而生动的社会学内涵。茶楼文化里的“早茶健康监测圈”,作为一种非正式社交网络,在传统社区支持体系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老年人在茶楼相聚,在熟悉且惬意的氛围里交流病情、互相鼓励按时服药,获得情感慰藉和心理支撑,将健康管理融入日常生活,为其他地区如何把本土文化元素转化成健康治理资源提供了范例。
“湛江地区之所以能成为全国健康老龄化的典范,不仅得益于其优越的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长期形成的敬老传统、丰富的文化活动以及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何博士坦言,这些因素共同构建了老人们的心理舒适区,使他们在物质和精神层面得到充分的滋养。这种“生态——社会——心理”的协同模式,不仅极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探索健康老龄化路径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养老服务:
制度保障的幸福晚年
在专家学者眼中,湛江的长寿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优越的地理环境提供了天然的养生基础,特色饮食为健康注入了营养活力,丰富的社会文化滋养了心灵,此外,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更是为幸福晚年保驾护航。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协同作用,共同绘就了湛江百岁老人的幸福图景。
何一明博士介绍,在政策体系与制度保障方面,湛江市构建了完善的政策体系,出台了《湛江市“十四五”社会服务设施兜底线工程方案》等十多项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了适老化改造、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等具体目标。这种从政策制度到财政资金的全面保障,形成了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网络,使养老服务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普惠化,有效减轻老年群体的养老风险,推动了社会公平的实现。
近年来,湛江市打造了“湛江慧养”智慧养老平台,建设了“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依托“12349”信息平台,实现了服务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匹配。平台通过智能家居设备实时监测老人健康状况,提供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等服务,尤其是针对独居、失能老人能够做到迅速响应。这种智慧化的养老服务模式显著提高了养老服务效率与精准性,有效缓解了传统养老资源短缺和家庭养老压力,体现了科技赋能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
在医养结合与健康管理方面,湛江市积极推进医院与养老机构的深度合作,形成了完善的医养结合机制。市委老干部局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共建健康家园,为老年人提供慢性病管理和健康干预服务;湛江市安康养老院与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实现医疗与养老服务的无缝衔接;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则在养老服务中广泛应用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这些举措不仅有效预防和减少了老年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更提高了老年群体的整体健康水平,缓解了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负担,体现了预防性社会健康治理的特色。
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上,截至2024年,湛江已建成138家长者饭堂,实现镇街全覆盖,显著解决了独居、高龄老人的“吃饭难”问题。同时,通过家庭养老床位试点,为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养老不离家”的上门照护服务,并设立社区志愿者服务站,提供家政与陪伴服务。这种社区养老网络强化了社区的互助性和社会资本,使老年人能在熟悉的环境中享受便利的养老服务,提升了老年群体的社会融入和社区归属感。
此外,湛江市还开展旅居养老和文化活动项目,例如“幸福老人村”,提供康养与文化交流服务,组织老年大学、太极拳、书法等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这种既注重物理空间改造又关注精神文化需求的综合模式,有效地提升了老年人的居住安全性和精神健康水平,促进了积极老龄化的发展。
湛江市还设立了心理关爱服务点,积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这种身心健康与权益保护双重关注的机制,有效减少了老年人孤独感和社会风险,增强了老年人群体的尊严感与安全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治理价值。
湛江正在构建老龄化社会的“湛江范式”——用红土地的生态优势筑牢生理基础,以海洋文化的包容性滋养精神世界,借创新治理打通医养资源,最终形成“生态-营养-文化-医疗”支撑体系。这种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融合,让自然馈赠与人文关怀交织的发展路径,不仅诠释着“幸福湛江”的深层内涵,更为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样本。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