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即将开始。27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咨询有关信息,勿存侥幸心理、勿信不实信息,谨防上当受骗。(据6月28日《湛江日报》)
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每一位考生都对录取充满美好期待。在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开始前,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的提醒,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敲响了警钟,是保障考生权益、维护教育公平的举措。这种提醒,也在重申考生避开“陷阱”上好学的重要性。
避开“陷阱”上好学,考生和家长要擦亮眼睛。阳光录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具体来看,高校招生录取有着严格的政策规定、工作流程和监督机制,每一个环节都在阳光下进行。因此,非官方渠道提供的信息,广大考生和家长要谨慎对待。消息就提到,所谓“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内部指标”“有资质的高考志愿规划师”……都是骗人的。如果考生和家长轻信非官方渠道提供的这类说法,往往就会掉入“陷阱”,造成终身遗憾。因此,考生和家长要关注官方渠道的信息。例如,2025年志愿填报期间,教育部“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及全国31个省(区、市)招生考试机构均提供免费志愿填报参考服务,发布志愿填报参考资料,考生可通过官网查询所需参考信息,也可通过电话或线上咨询当地招生考试机构、高校和中学了解相关政策和信息。用好官方渠道的信息来解决疑难问题,考生和家长才能免走弯路,顺利“上岸”。
避开“陷阱”上好学,考生和家长需要相关部门持续赋能。除了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的提醒外,相关职能部门还要坚持发力。一方面,要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管理,及时清理虚假涉考涉招信息,整治假冒官方账号和网站;加强对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市场的规范,明确行业标准,打击非法经营行为。另一方面,针对招生简章讲得天花乱坠、各式来历不明的录取通知书纷至沓来、没有报名的学校招生电话却接二连三地来骚扰考生等等乱象,多开展招生咨询公益活动,引导考生特别是低分考生根据高考成绩、兴趣爱好、经济条件等状况来选院校选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