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雷州市客路镇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聚焦全域人居环境整治和垃圾治理核心任务,创新推行“乡贤领航、群众参与”治理模式,实现了镇村环境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华丽蝶变。
众人合力清理房前屋后的杂物。
乡贤助力补短板
硬件升级强根基
“家乡的事就是我们的事,改善环境人人有责。”这是客路镇乡贤们常挂在嘴边的话。
为破解农村垃圾治理硬件设施不足难题,客路镇党委、政府第一时间组织镇“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农办及各村(社区)全体“两委”干部对全镇垃圾桶配置、垃圾收集点建设等情况开展拉网式摸排,精准掌握设施缺口。
在客路镇党委政府的号召下,乡贤们踊跃响应,纷纷捐赠垃圾清运三轮车;客路镇商会主动担当,自愿采购2000个垃圾桶支援卫生保洁“薄弱村”。
截至7月中旬,该镇所有缺口设施基本补充到位,实现自然村全覆盖,从硬件上筑牢治理根基。
在设施布局上,客路镇结合村庄实际,对原有选址不科学、设计不合理的垃圾收集点进行重新规划建设。
仕坡村原先的垃圾收集点靠近村民居住区,若清运不及时,异味和蚊蝇影响村民生活。村民李阿姨说:“现在垃圾收集点搬迁到了村后,远离了原先的村民生活区,再闻不到臭味了,新垃圾点也方便到更多自然村。”
枯枝被搬运上车。
多方筹资建长效
机制保障促常态
“垃圾治理不能只靠一时热情,必须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为破解保洁经费难题,客路镇创新试点“村民缴费+村集体补贴+乡贤捐赠”多元保障机制,让垃圾治理从“短期突击”转向“常态长效”。
各村(社区)通过“一事一议”民主协商,结合村庄经济状况和群众承受能力,科学制定村民缴费标准,特殊困难家庭经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可予以减免。同时,村集体从集体经济收益中划出部分资金作为环境卫生专项补贴,乡贤则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定向捐赠等方式持续注入资金。
坡仔村是该机制的受益者之一。坡仔村党支部书记介绍:“我们村每年集体经济收入约10万元,按规定划出部分资金作为环境卫生补贴,加上村民缴纳的4万元和乡贤捐赠的5万元,全年保洁经费有保障,不仅能支付保洁员工资,还能定期更换垃圾桶等设施。”多元保障机制的建立,既减轻了群众负担,又激发了各方责任意识,为日常保洁提供了稳定资金支撑。
队伍优化提质效
精细管理见真章
“以前保洁员少,清运不及时,现在保洁员多了,垃圾每天都能清走,村里干净多了。”说起村里的变化,客路村村民赞不绝口。
为提高保洁效率,客路镇对镇区保洁公司进行重新招标,按人口规模和区域面积科学增配保洁员,划定责任网格,签订岗位责任书。做到“保洁员动态清运、村干部常态督导、驻村干部定期抽查”,让“垃圾日产日清”从承诺变为现实。
宣传引领树新风
全民参与聚合力
“干净客路你我他,环境整治靠大家”每天清晨,客路镇各村的云喇叭准时响起,通俗易懂的宣传口号响彻村庄。为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客路镇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除云喇叭播报外,还出动2辆宣传车在镇区和各村巡回广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月”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志愿者等带头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镇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包片,机关干部全部下沉,与村民一起清理房前屋后杂物、清扫村道卫生。客路镇还创新开展“卫生户”“文明户”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先进家庭给予挂牌表彰和生活用品物资奖励,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在宣传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上塘村村民李大爷以前习惯将农具堆在门口,在村干部的劝导和示范下,主动清理了杂物,还加入了村里的义务保洁队。他说:“看到干部们都来帮我们打扫卫生,我自己也不好意思再乱堆乱放了,现在村里干净了,住着也舒服。”如今的客路镇,已形成“干部带头干、乡贤助力干、群众跟着干”的全民参与局面。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