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徐闻县熊氏农业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供港澳活猪注册饲养场内,兽医佩戴AR眼镜在湛江海关所属徐闻海关关员远程指挥下逐头检查供港活猪,六十里外的海关关员在屏幕前“身临其境”般实施转运前检查。
如今在湛江海关,供港澳活猪检疫监管工作正迎来变革,该关创新复制“供港澳活猪优化检疫监管模式”,建成关区供港澳活猪“1+3”智慧监管体系,通过AR技术、远程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让供港澳活猪检疫监管工作实现远程指导、实时监控、智能预警。
海关关员实施远程供港活猪检疫监装作业。
分类+精准:打造科学管理机制
如何实现有效分类管理?如何精准实施差异化监管?如何有效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湛江海关积极探索实施“注册场分类管理”制度,将企业划分为四个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
“一类企业仅需实施至少10%的现场监装比例,二类企业实施至少30%的现场监装比例……不同等级的注册场现场监装比例也不同。”徐闻海关副关长张文昔指着企业信息页面介绍。
实施“注册场分类管理”将监管压力有效转化为企业提升自我管理水平的内生动力,同时大大减轻了现场海关执法压力、节约了执法资源。自试运行以来,徐闻海关共减少监装派遣40人次、20车次,节省海关监管人力资源70%以上,实现监管模式从“现场检”到“云端管”的转变,监管效能得到大大提升。
系统+平台:夯实智慧监管科技支撑
“您好!这里是湛江海关,我们接到系统预警,显示备案车辆异常,请立即核查并反馈情况……”这是智慧系统进行日常预警的一个缩影。湛江海关紧密结合关区业务实际,建成“供港澳食用陆生动物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接企业ERP系统,自动抓取60余项关键养殖信息数据,实现活猪出生到出栏全过程海关顺势监管。
“供港澳活猪‘1+3’智慧监管体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我们创新打造3个可视化监控平台,即远程视频监管平台、AR辅助监管平台及在途智慧监管平台。”湛江海关动植检处副处长詹土胜说。不同于传统监管模式,通过运用增强现实(AR)、5G传输等技术手段构建的三个可视化监控平台,可有效实现远程检疫监装、监测抽样、在途监管等作业。
试点+推广:让体系运行成效更明显
“‘1+3’智慧监管体系的应用不仅让企业减负,还大大提升了我们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徐闻县熊氏农业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新斌说。
湛江海关选定该企业作为试点单位,高效有序推进应用试点工作。自今年5月16日试运行以来,该关有序开展供港澳活猪日常监督管理、装运前检查、监测监控等检疫监管作业试点,共检疫监管供港澳活猪约1万头,全部顺利抵港,未出现任何质量安全问题。活猪监装作业时长从3—4小时缩减至1—1.5小时,应激死亡风险大大降低。目前,该模式已在湛江关区全面复制推广,预计年底前实现全覆盖。